《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大石岭九年一贯制学校 武中文
【教学内容】
冀教版课程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P34~P35。
【教材分析】
“三角形分类”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特征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过集合图形象地揭示三角形按角分得的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分类的不重复和不遗漏原则;二是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里又包含等边三角形。按边分类较难一些,教材不强调分成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种三角形。
2、经历动手操作、分析思考的过程,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给三角形分类,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按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量角器
一、课前谈话,感受分类
师(板书“分类”): “分类”在生活中到处会用到。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分类的例子,不知道是不是分得正确呢?
1.全班学生可分为胖的和戴眼镜的。
2.交通工具可分为飞机、轮船和火车。
3.我们家三个人,有喜欢看文艺节目的,有喜欢看体育节目的,还有喜欢看篮球比赛的。
(逐题出示,通过讨论,师生共同得出正确的分类需要三个要素:同一标准、无遗漏、不重复)
[设计意图:分类是数学中最常用的思想方法,必须遵循同一标准、无遗漏、不重复等原则。学生要探究三角形分类,首先就得了解这些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在新课学习时来检验自己的分类是否正确。因此,在课前很有必要让学生懂得这些基础性知识,同时也借助此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揭题:三角形的分类。
师: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下面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吗?(出示如下三角形,并告诉学生可以借助工具或采用折、量等方法来操作)
2.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
3.反馈。
(1)按角分。
①分成两类。(以是否有直角为标准。)
(引导学生对照分类的三个要求,发现标准统一、无遗漏、不重复,大家认同这个分法)
板书:按角分:①有直角的三角形②没有直角的三角形
②分成三类。
第一类三角形中都有一个角是直角,第二类三角形中都有一个角是钝角,第三类三角形中的角全部都是锐角。(学生说时,教师请学生将这三类三角形有序地摆放)
教师板书得出如下分类:
按角分:①有一个角是直角,另两个角是锐角
②有一个角是钝角,另两个角是锐角
③三个角都是锐角(师生对照七个三角形,共同查看,发现无遗漏、不重复)
[设计意图:上述两种分法都是正确的,不仅符合概念分类的原则,也符合学生认知的个体差异性,即分析能力较低的学生,能采用“二分法”进行分类;分析能力稍高的学生,其分类更加细化。但重要的是,尽管产生这样的差异,然而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通过这样详实的反馈过程,既使学生全面认识三角形角的特征,又深刻地体会到其中蕴涵的分类思想。]
(2)按边分。
①师:上面我们讨论的三角形分类都是按角分的。还有按其他标准来分类的吗?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1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