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的概念教学初探
在高中政治课中 ,概念类的知识点特别多 ,正确理解,解释概念,是搞好政治课教学的第一关口,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环节。怎样搞好政治课的概念教学,把枯燥难记的政治概念讲透讲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淡化”一般概念,强化核心概念
对于概念教学可以分为三种情形,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
一部分对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传授起着支撑作用的概念,应当让学生掌握其本质定义,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体系。这一部分概念的定义,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的方法处理,教师可以根据概念本身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最典型的概念,在课堂上重点剖析,讲深讲透,并着重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后以探究的方式,获取对其他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加以纠正或确认即可。
新教材“名词点击”中所涉及的概念,基本上都属于描述性定义的概念。如《经济生活》上有16处“名词点击”,就涉及了28个概念,大多数都是用描述性定义来表述的。在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对其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法人”“利率”“所得税”“国内生产总值”“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最惠国待遇”“倾销”“反倾销”等向学生进行解释外,其余的概念都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来完成,不宜浪费过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概念用不着进行任何定义,因为学生不知道它们的定义,并不妨碍对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后面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政治生活》教材中,将“民族”和“宗教”的定义删去了,然而在课文的叙述中,又多次出现“民族”和“宗教”的概念,我们不必把这些概念在课堂上加以解释,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学习“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等知识点。
,深入浅出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在抽象与概括的基础上,人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科学概念。感性材料与经验是概念形成的基础,感性材料提供得越充分,越有利于概念的掌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研究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结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对接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理解有关概念和定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按劳分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掌握,没有必要死记硬背,一味的抠字眼。可以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在趣味中学习。
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月有工资,年底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除此还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收入颇丰;叔叔开个体杂货店,收入也不少。请问小吴爸爸、妈妈、姑姑、叔叔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吗?(请同学们讨论)
甲同学:我认为爸爸、妈妈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而姑姑和叔叔的收入是非按劳分配;因为爸爸、妈妈的收入都是工资收入,而姑姑和叔叔是非工资收入。
乙同学:甲同学把是否是工资收入
高中政治课的概念教学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