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冲锋,思政护航—作为一名高职学生如何破解未来发展的创新难题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建筑工程技术 1204 学号: 0705120418 姓名:刘晓伟 专业冲锋,思政护航—作为一名高职学生如何破解未来发展的创新难题一、创新的定义“创新”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他从经济角度把创新界定为“执行新的组合”,指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的设计、试制、营销和市场等一系列活动。熊彼得定义是将已经发明的技术发展成为社会能够接受,并具有商业价值的活动。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对创新理论深入研究,学术界对创新的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外延有了很大的扩展。把创新看成是一种追求创意的意识和一种勇于思索、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包括新的思想、学说、方法、理论和新技术,创新既包括事务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务发展的结果。综上所述,创新是个体和群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并用一些已知的条件产生出的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和认识行为的一项活动。创新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如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等。但是综合起来可以基本归纳为三方面,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智力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变革的基础,技术创新可以拓展知识创新,并为加速知识创新提供技术手段,智力创新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保证。 1995 年,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是如此,对于一个学科、对于一个专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二、当代社会现状由于各国的禀赋有差异,资源存在约束,因此在各个领域的投资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发展实践表明,世界各国 R&D( 研究与开发)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点投资最有希望在国际竞争中领先的产业部门,特别是能够产生重大技术突破、进而获得产业发展带动作用的部门。例如,美国在制定国家 R&D 投资政策时,其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通讯设备、航空与航天、计算机与软件、电子元件、科学仪器、新型材料这七个产业之中。我国也应该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时有选择性地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特别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高技术行业和战略行业。从国际科技竞争的形势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当前的重点发展方向应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通信、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以及新型能源领域,这些大都是能够以点带面、产生重大连带效应的高新技术领域,其中有些是我们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实力,有能力通过进一步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有一些则是属于国家战略和国防安全的核心领域,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则容易在国际事务中受制于人。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在创新活动组织、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制度供给方面尚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及战略协同机制。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存在军民两大研发及产业体系,并且二者长期处于分离状态。一些重要的研究开发活动往往在军民两个创新体系间重复进行,造成了 R&D 资源的浪费。因此,在我国相对实力强大的国防科技研究体系中建立寓军于民的科技创新体制,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加大 R&D 投资力度,适当向基础研究倾斜经过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不论是从能力上还是体制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
思政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