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考试(三) 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30 题,如发现选项为 A和B ,则正确选 A, 错误选 B 1. 素质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是 92 2. 由于环境自身的两重性,因而对素质发展的影响也相应地具有两重性。是 p211 3.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财富的差异。否 4.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历史底蕴。否 p71 5. 博纳厚积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是 166 6.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根本法则。因而,引领学生探索事物的特点与规律,自然成为施教的目的和标准。是 7. 深爱学生是实现尊重与信任的基础条件。是 p163 8.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应试教育的基本理论, 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是 112 9.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共通性。否 p240 10. 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不可能是素质教育,也不可能在“应试教育”目标下实施素质教育。 P102 是 11.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即汲取—扬弃—创新。这是学习素质形成的基本过程。遗漏其中任何一段路程都不能真正形成学习素质。是 p37 12. 严于律己是指经过长期的修养锻炼逐步铸就形成可以作为他人学习、效仿的楷模。否 p165 13. 教育质量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类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 p158 14. 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激活每位学生的个性潜能发展,培养他们形成各具特色的创造性。是 15. 历史知识这是整个知识领域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素质的基础。否 16. 教材首要功能是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努力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因而,科学性和逻辑性是教材最重要的特点。是 p192 17. 活动课程的学科功能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对它的科学组织和管理。否 p206 18. 塑造与潜能实现应该是对立的。否 67 19.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首先必须在教学风格和校风上得以体现。否 p22 20. 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追求。是 p6 21. 素质教育的第一规范性便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价值。否 p28 22.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否 p6 23. 赋予素质教育以终身性特征是基于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新认识。否 p78 24.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个支柱”, 基础教育则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是 p121 25. 法纪责任素质的形成必须依靠教师自觉遵守法纪、勇于承担责任, 确保法纪在社会的神圣地位。否34 26. 所谓“更有价值的知识”, 是指对学生成绩形成、发展具有更大帮助、促进和提高作用的那些准确知识。是4 27. 思维和语言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是 p87 28. 素质的自然属性,要求学校的自然环境应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是 p212 29.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则是面向优秀学生的教育。否 72 30. 学生教学成绩的提高是他们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关键条件。否(三) 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30 题,如发现选项为 A和B ,则正确选 A, 错误选 B 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是许多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一贯主张,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否 230 2.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一系列过程。是 38 3. 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 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 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是 21 4. 人才综合培养是社会对人才综素质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目的。否 156 5. 政策、法律又被称为“看得见的手”,它阻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方向。否 112 6. 开拓地学是素质形成的必需。是 153 7. 素质教育课程观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将中心尽快地转移到着眼于素质发展方面来, 实现课程内容的“素质化”。是 127 8.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共享平台, 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是 15 9. 学习素质强调的是对知识本身的掌握, 传统的学习则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整体有序、充分自由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基础和目标。是 11.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个体素质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是 95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多套试题b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