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______迫使它改变这样状态为止.
2.力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即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外力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属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与物体的______情况和______情况无关,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运动
受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1页/共45页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建立: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它是在可靠的经验事实(如伽利略斜面实验)基础上采用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
2.条件: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不受外力”是理想环境下的条件,“受合外力为零”是实际环境下的条件.
3.结论: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第2页/共45页
4.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怎样受力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5.惯性与力的关系:物体的惯性不是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惯性的大小反应了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第3页/共45页
6.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具有以下三个重要意义:
(1)它揭示了物质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2)它揭示了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它揭示了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规律——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第4页/共45页
7.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在不受外力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并指出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5页/共45页
二、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如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因而它们之间的作用效果不存在相互抵消或合力为零的问题.
4.无论相互作用的物体双方处于何种运动状态(静止、运动、加速等),牛顿第三定律都成立.
【说明】 牛顿三定律只适合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只适合于惯性参考系.
第6页/共45页
三、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作用对象
两个物体
同一个物体
作用时间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或消失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力的效果
不会抵消
抵消
力的关系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
【点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最大区别是: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第7页/共45页
一、对运动与力关系的理解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 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轻的物体下落较慢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匹马拉的车比一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D
第8页/共45页
二、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在谷物的收割和脱粒过程中,小石子、草屑等杂物很容易和谷物混在一起,另外谷粒中也有瘪粒.为了将它们分离,可用扬场机分选,如下图所示,它的分选原理是( )
第9页/共45页
A.小石子质量最大,空气阻力最小,飞的最远
B.空气阻力对质量不同的物体影响不同
C.瘪谷和草屑质量最小,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反向加速最大,飞得最远
D.空气阻力使它们的速度变化快慢不同
D
第10页/共45页
牛顿运动定律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