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香巴拉之行 ——甘南
甘南州简介
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是中国甘肃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位于甘肃省的南部,青藏高原东北,黄河上游。该地海拔2960米,℃,无霜期短,日照时间长,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因行政区域在甘肃省南部,并以藏族为主体而得此名。甘南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陇南市、定西市、临夏州毗邻。甘南州地方民族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水电能源、畜产品加工、建材、采矿冶炼、藏医药、山野珍品等为主的体系。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以优美的藏族弹唱闻名于藏区。州府合作市位于甘肃西南部,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
旅游攻略
羚城的呼唤
当喜玛拉雅告别海水的潮汐,像顶天立地的汉子一般成为“世界屋脊”时,青藏的东南边出现了一块草肥水美的高原盆地。或许是山水的灵气,这儿出现了一群群被誉为百兽之灵的“羚羊”,从此,这块碧绿的翡翠,带着百兽之灵的鲜活镶嵌在青藏的屋檐下,这就是如今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羚城——合作市。有人说这儿是中国的小西藏,但更多的人视它为甘肃的后花园。绿色与鲜花是羚城生命的基调,碧绿的草原与蔚蓝的天空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相撞,牛羊在草地上与诗人相逢——“风吹草低见牛羊”。牛羊是草的珍珠,撒落在合作市246.7万亩的以高山草甸为主的草地上,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儿的藏族人,一直保持着与草原一样的胸怀与热情,他们呼唤着远方的客人,在这中国最优质的五大牧区之列的绿色草地上,携手为草原的文明、畜牧业的发展增添新的色彩。
合作市世纪文化广场北边,羚羊雕塑驻足观望,它们目睹了唐初以来,吐蕃文化和吐谷浑文化在甘南草原发生的历史碰撞,及安多藏族的过去和今天。甘南州首府合作市藏语中称为"羚羊之地",有诗为证:“羚羊百兽之灵,自古合作之地,羚羊生息于此,故得羚城之名”。
南侧停足静立的是高原魂--牦牛,这高原之舟,承载着希望,承载着雪域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着藏族人民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粗犷豪迈的坚强品质。
高原明珠矗立在广场的北侧,它以“21世纪”的造型,托起了合作市这个新世纪的高原明珠。它预祝羚城合作市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浪潮中成长、繁荣,实现跨越式发展。
位于广场中心的白海螺音乐喷泉,以冰清玉洁的莲花为基座,托起神圣的白海螺和洁白的哈达,代表勤劳、智慧的合作人民,吹响开发与发展的吉祥妙音,代表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合作人民托起纯洁、神圣的哈达,欢迎所有宾客。
米拉日巴佛阁
早在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被称为米拉日巴化身的洛桑达吉上师,在此地原有一座佛塔的基础上,仿照米拉日巴在洛扎亲自建造的九层楼阁的造型,兴建了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但这座古老的佛阁毁于“文革”。现在的米拉日巴佛阁于1988年动工重建,历时四年建成,总面积4028平方米,高40余米。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是全藏区唯一的一座供奉藏传佛教各派宗师的高层建筑名刹,始建于清乾四十二年(公元 1777 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米拉日巴佛阁内供奉有对藏传佛教有重大贡献的历代藏王和对藏族文化有重大贡献的圣者,还有佛、菩萨、护法、财神等佛像二百一十五尊,供奉有尼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丹派、格鲁派等诸多藏传佛教的开宗祖师和显密乘的众多尊佛像,佛阁内唐卡、壁画、堆绣、酥油花等艺术珍品琳琅满目,诸多卷轴画叙述了米拉日巴苦心修道的艰苦一生。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是我们甘南的王牌旅游景点之一,被人们称为是藏学博物馆。佛阁从第三层到第八层所奉安的佛像都是用檀香木、神柏雕刻而成。各楼层左右两侧小供龛内共奉安有一肘高的米拉日巴佛像一千零二十五尊,一肘高的释迦牟尼像二十尊。佛阁内还珍藏有《丹珠尔》大藏经和《甘丹尔》大藏经共500余函。佛阁大院四周的外围装有铜制大嘛呢经轮一百三十个,还有山门一座,白塔一座同所有喇嘛教寺院一样,佛阁顶部也安放着祥麟****,象征****常转、佛法不息。米拉日巴佛阁的僧侣们每年还要举行各类佛事活动。从后藏扎什伦布寺习而来的宗教法舞蹈形象或兽、或鬼或神,或善或恶,服装奇特、面具繁多,法号锣鼓激越,震颤人心。 佛阁与整个合作寺院的大经堂、护法殿、闻思学院、佛塔、嘛呢房等浑然一体,是一处展示、游览、休闲的综合性宗教建筑群和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它不但是合作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也以它别具一格的高超的建筑艺术,成为不可多得的一处景观。亦称九层佛阁。
九层佛阁
世界藏学府之乡——夏河县
九色香巴拉之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