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配液变色原因分析及对策
泮托拉唑钠是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是二烷氧肌吡啶基苯并咪唑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靶位专一性和对酸的稳定性。该药于1994年首先在瑞典上市,是第3个上市的PPI[1]。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具有亚磺酰基苯并咪唑环,其稳定性受多因素影响,其中pH值的影响最大,如果pH不在药物的稳定pH值范围内,就有可能发生变色和聚合现象。笔者依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结合泮托拉唑配液出现变色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原因分析
溶剂因素:泮托拉唑的化学结构中碱性基团较多,其稳定pH ~,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易变色[2];因此,%氯化钠注射液(pH值6左右)溶解泮托拉唑,pH值9左右,2小时内配液无明显的色泽及澄清度改变;而使用葡萄糖注射液(pH值4左右)配制后,其pH值低于其稳定pH值,2小时内可能析出的游离型泮托拉唑或其聚合物[3]。另外,配制输液的溶媒量不宜过大,如使用500ml注射液配置,则溶液pH值降低,增加了溶液的不稳定性,且滴注时间延长更容易变色。
配伍因素: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止血迅速,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其药物的结构特点,导致它的不稳定,应用时一定注意配伍禁忌;结合文献报道[4,5],泮托拉唑在输液时与果糖二磷酸钠、恩丹西酮、溴己新、碳酸氢钠、10%葡萄糖、肌苷、门冬氨酸洛美沙星、甲氧氯普胺、酚磺乙胺、痰热清、盐酸川芎嗪、维生素B6等其他药液接触时会出现沉淀或变色。
时间因素:泮托拉唑应该在配制后立即使用,最好在2小时内并在规定时间内用完,不能>4小时,如放置时间过长则会发生变色、沉淀等现象。
操作因素:为保证其重组泮托拉唑配液的pH值为碱性,配制时,%的氯化钠注射液(或注射用水)5ml,将5ml输液注入西林瓶,完全溶解干粉(如未完全溶解,则在下一步操作时会出现药粉倒吸现象,从而发生变色),将泮托拉唑溶液抽回注射器内,再将泮托拉唑溶液注入输液瓶。操作过程中,如出现少量药粉倒吸现象,将导致注射器中pH值远
贮存因素:未拆封包装的产品,若贮存室温≤20℃,可保存24年;纸盒包装拆开后在一般室内光照条件下保存≤24小时,否则会影响药品稳定。
讨论及对策
综合上述泮托拉唑溶液变色的原因,特提出配置及使用时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①%氯化钠注射液来配置较好;②溶媒体积以100ml为宜,达到要求的pH环境,并在1小时内静滴完;③泮托拉唑注射剂应单独使用,配好的输液不应再添加其他药物;临床上确需将泮托拉唑钠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时,应分别静脉输注,在更换药物时先加入其他液体(如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防止泮托拉唑钠与配伍药物直接接触,产生配伍变化;④配置时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应单独使用,不宜接触其他药液;⑤药品应于密闭、遮光,20℃以下贮存,现配现用,配置好的输液应在4小时内滴注完;⑥配制时
泮托拉唑配液变色原因分析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