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还是“家奴”---- 问题儿童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二道家“阴阳互恋互动”原理的行为心理学解读---- 小D的案例分析续集(附对照版小雯) 接续自文章: 问题孩子是怎样炼成的?问题孩子的心理矫正和行为调整今日学堂校长张健柏道家的阴阳观---- 处事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一般人都觉得很神秘。有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装神弄鬼的目的,也把道家的阴阳说得玄而又玄,除了拜他信他(迷信)外别无办法。这就是操纵人的办法--- 剥夺你的思维和理性能力。实际上, 道家的思想并不难,而且真道家是特别强调理性的。【老子】说过: 吾道甚易知,甚易行。也就是说道家的思想特别容易理解, 也特别容易实施在日常生活中。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不懂道家? (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其原因,在于天下人本身不愿意去思考和理解,也不愿意按道家的方法去做事。因为道家的想法做法,往往与人们的日常习惯相反。但人们往往更习惯坚持自己的一套,不愿吸收新的,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东西,即使吃亏也不肯改。这里我就用小 D和小文的案例,来解释道家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高度智慧----- 阴阳相生相克,互恋互变的理论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实际用在生活中。真正掌握这个理论后,很多复杂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一:什么是“阴阳”,什么是“采阴补阳”? 这两个词汇用现在的语言来讲一点都不神秘,只是有点罗嗦: 阴---- 就是“看不见,不起眼或隐蔽起来的因素”。阳---- 就是“看的见,张扬主动或很明显的因素”。“阴”代表“静”“柔”“退让”“守御”这些状态。“阳”代表“动”“刚强”“进取”“攻击”这些状况。而男人和女人在社会角色中的行为模式,分别与上面的状态相应,所以有时也会把男称为阳,女称为阴。不过大多数时候,道家的“阴阳”不是指男女。一看到“阴阳”之类的字眼,就去想男女之事,是很浅薄的表现,不是真懂道家。在道家看来, “看不见”的“阴”,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关键的作用,所以“阴”放在“阳”的前面。另外“阳”代表“主”,代表“领导”和“控制”。“阴”代表“客”,代表“服从”和“跟随”,“宾主相洽”,则诸事顺利。“主客易位”,就意味阴阳倒转,天地翻覆,要坏事的。作为家长,是“阳”的力量,要有权威和领导力,是家庭的舵手。如果一个家庭被孩子“领导”了,家长变成“家奴”了,老师变成“师仆”了,教育当然有问题---- 阴阳倒转了。不过在方法上,作为“主”的阳,要通过关注“阴”来施加影响,而不是我行我素。因此“阳”要随时关注“阴”的变化并甘于居“客”的地位来换位思维,与对方良好互动,以避免冲突和不良事故产生。【老子】说“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就是这个意思。同时,道家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的两面,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问题。片面强调阴阳的任何一面,都是愚蠢的,死板僵化的思想,做事情一定失败。这就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合一”,就是阴阳的全然和谐和融合平衡。出了问题怎样来解决问题?就是“阴阳互补”,互补的方式就是“采阴补阳”---- “阳”不足的时候,不是直接加“阳”,直接施加“阳”的结果只会压制“阳”的生成,变得阳气更不足了。所以必须用性质完全不同的“阴”来补充配合,培植阳气。同样, “阴”不足,就要用“阳”来补,叫做“采阳补阴”。总结起来,这一套高明和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的行为原则,就叫做“采补之术”。这是道家极为高明的行为心理学。比如,一个男子有点女性化,阳刚不足,柔和体贴,细心有余。根据人的这种心理本性的吸引,他会本能地倾向喜欢一个活泼大方,开朗大气,偏于男性化倾向的强势女子,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都是这样来搭配的。不过,这样的结合并不好,没有做到“采补”,所以会让双方的缺点更突出,优点无法表现。家庭中这种结构,会让男子的女性化更加突出,阳气受到压制;同时,女子在家庭中的强势地位也会强化保持,继续“阳亢”。最终的结果是“角色易位”,长期下来男的会觉得压抑,女的也会不满意。因为这种婚姻结构违反了他们内心的生物本性,迟早会出问题。不仅家庭不和谐(出轨的原因往往就是双方阴阳不协调) , 事业也不太会很顺利,同时很容易造成子女的教育问题。因此要婚姻幸福,必须“采补”。偏于女性化的男子,他必须娶一个“非常”女性化的女子,柔情似水型的典型女性。也就是说要娶“阴”的特征特别明显强化的女子,才能通过“采阴补阳”,来补充自己不足的阳气。跟这样的女子在一起,该男子身上的阳气会越来越强,阴气慢慢退减,这样家庭事业都会很兴旺。而且,特别阴性的女子(阴气过旺型),也需要与阳气不是太强的男子结合才好。但是这种女子又容易特别喜欢超级强势的男子。但是这样一来,也会更加突出自己的弱势地位,也会造成阴阳两级对立,难以沟通调和。同样这对于男子来说也不利,强势男子也得不到阴阳融合的机会,会更加“阳亢”
家长”还是“家奴”---问题儿童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