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摘要 分析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和发病症状,提出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以为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奶牛;胎衣不下;治疗;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83-01
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胎衣在12 h以内不能自然安全脱落的一种疾病,是奶牛的主要产科病之一。该病治疗不当时,常导致奶牛发生多种疾病,如子宫内膜炎、败血症等,甚至造成母牛不孕、死亡,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2]。为有效防止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对病牛进行及时的治疗,利用中西医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立的理论,对我国养牛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
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的原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奶牛饲养过程中,饲料品种单一,缺乏钙、硒、VA、VE,使奶牛易发生难产,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体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导致胎衣不下。二是胎儿大,造成子宫过度扩张,从而影响产后阵缩;另外,难产、产后瘫痪、子宫损伤使子宫收缩很弱,这些情况均会使奶牛发生胎衣不下[3-4]。三是胎盘出现老化、未成熟等情况,不能完成分离过程从而使奶牛发生胎衣不下。四是在妊娠期间,奶牛发生蹄叶炎、乳房炎、腹膜炎和腹泻等,造成胎盘的感染,从而使胎儿、母体胎盘发生黏连,出现胎衣不下的情况。

2 临床症状
完全胎衣不下
奶牛生产后少部分胎衣悬挂于阴门外,入手检查发现大部分胎衣仍滞留在子宫、阴道,胎衣与子宫内膜子叶粘着,扣紧部分较多。产后24 h奶牛仍没有将胎衣排出,胎衣开始腐败发臭,子宫、产道温度升高,蓄积有炎性产物及发臭的胎水。病牛弓腰拘尾,不断努责作排尿状。 ℃以上,食欲减退,饮水正常。5 d以上未排出者,体温升高至40 ℃以上,食欲废绝,全身症状明显。
部分胎衣不下
奶牛生产后大部分胎衣未排出,悬挂于阴门外。病牛体温变化不明显,饮食正常,但有时出现努责现象。通过入手检查,发现少部分胎衣扣在母体胎盘子叶上或仅有孕角项端极小部分粘在子宫母体胎盘上。悬挂于阴门的胎衣刚开始为浅灰红色,随着时间的延长,胎衣开始腐败,呈浅灰色,很快污染到子宫内的胎衣,导致有恶臭的褐色分泌物流出[5-6]。
3 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
当奶牛发生胎衣不下的情况时,常常在产后18~36 h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对术者手臂消毒,涂消毒油脂,同时将患畜保定,%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阴门及其周围。为促进胎儿、母体胎盘黏连解除,术前1~2 h用10%浓氯化钠溶液1 000~2 000 mL灌注子宫,以便于剥离。手术时用手指强制性分离胎衣。

西医治疗
预防子宫感染。用土霉素2 g或金霉素1 g,溶于蒸馏水250 mL中一次性灌入子宫,药物应投放到子宫黏膜和胎衣之间,2 d使用1次,一般5~7 d后胎衣将自行分离[7-9]。胎衣排出后,仍然给病猪灌药,至病猪子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露露二天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