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 罐 法
1
拔罐法古称角法,又称吸筒疗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2
一、罐的种类
罐的种类很多,目前临床常用的有竹罐、陶罐、玻璃罐和抽气罐等。
3
(一)玻璃罐
用玻璃制成,形如球状,肚大口小,口边外翻,有大、中、小3型。其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直接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便于掌握时间。临床应用较普遍,其缺点也是容易破碎。
(二)竹罐
直径3~6cm坚固的竹子截成6~10cm不同长度磨光而成。这种罐的优点是取材容易,轻巧价廉,不易破碎;适于药煮,临床多有采用。缺点是易爆裂漏气。
4
(三)陶罐
用陶土烧制而成,罐的两端较小,中间略向外凸出,状如瓷鼓,底平,口径大小不一,口径小者较短,口径大者略长。这种罐的特点是吸力大,但质地较重,容易摔碎损坏。
(四)抽气罐
抽气罐用玻璃或塑料制成。有青、链霉素小药瓶制成的玻璃抽气罐,有橡皮排气球抽气罐,有电动抽气罐等。此罐的优点易于掌握,不宜烫伤;缺点是无火罐的温热刺激。
5
二、操作方法
(一)吸拔方法
拔罐的方法有多种,可分为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其操作如下。
①闪火法 :用镊子夹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这种方法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
6
② 贴棉法 :用棉花一小方块,略浸95%乙醇,压平贴在罐内壁的下1/3处,用火柴点燃后,将罐子迅速扣在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③投火法:用乙醇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乘火最旺时,迅速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7
④架火法 :用一不易燃烧和传热的物体,如小瓶盖等(其直径要小于罐口),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乙醇棉球,点燃后迅速将罐子扣上,这种方法吸附力也较强。
⑤滴酒法 :在火罐内滴入95%乙醇l~3滴,翻倒之使其均匀地布于罐壁,然后点火燃着,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8
此法一般适用于竹罐。即将完好无损的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之中,煮沸1~2min,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即能吸住。这种方法所用的药液,可根据病情决定。
9
先将抽气罐的瓶底紧扣在穴位上,用注射器或抽气筒通过橡皮塞抽出罐内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即能吸住。
以上各种方法,一般留罐10~15min,待施术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时,将罐取下。若罐大吸拔力强时,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泡。
10
拔罐法(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