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以识记为目标的语文减负尝试.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以识记为目标的语文减负尝试
“减负”已经喊了很久,但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减负”的结果是学生失控,成绩滑坡。那么,如何才能使“减负”既落到实处,又不致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呢?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以识记字词为媒介的认知能力,以背诵经典美文为渠道的语感能力;以博览群书为基础的写作能力,以解读名篇为契机的鉴赏能力等等。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进行了有关经典篇目背诵方面的“减负”尝试。
一、 精讲少讲,突出重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华东师大一附中陆继椿老师就据其教学经验提出了“一课一得,得得相联”的语文教学观。魏书生的“ 定向”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教材多繁杂, 知识点有多少,一律依照单元教学要求“定向”,有取有舍,确定训练核心。
在讲授文言文的过程中,我先把每一课的知识点按照难―较难―易进行了梳理排比,把那些词义比较复杂、用法比较灵活的词语结合所学过的课文作为重点难点详讲,对一般性的词语略讲,而用法较简单的词语让同学讲,并请他们回忆或自己编句子。这样下来,看似在一些地方少讲了什么,但却失中有得,由“肥胖臃肿” 变为轻便精干,切中“肯綮”,“全牛”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根据语言文字学的知识,我很清楚词的意思往往有词典意义和语境意义的区别,词典意义是指该词的一般意思、普遍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以及比喻义。有些词一旦用到具体的文段中,其意义可能已被转化,甚至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即词的语境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些具有多个义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旨及人物的个性、心理、素养、处境氛围、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请同学们进行比较、揣摩,感知其特殊的语境含义。学生反映这样讲,他们很容易把词语的网络系统勾勒出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的“ 肥” 减下之后,以传统教学观视之,似有疏漏,似乎“ 攻一点,不及其余”。但它是“ 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以少胜多,疏密有间,不求全只求精,不求数量只求质量,恐怕是许多课程教学所要遵循的原则。
二、 将“课下背诵”变成“课内背诵”
布鲁纳认知理论认为: 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高效的方法表现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简约化的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本质的“回归”。 因此,既要“减负”,又不至于学生“放羊”,首先要从优化教学策略,创建高效课堂入手。
初中一年级语文,每单元都有一篇文言文课文,大部分课文都是考纲中要求的必背篇目,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学习古文就等于反复地背诵、默写和老师无休止的抽查。
按照心理学理论,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清代唐彪也说过:“读书能记,不尽在记性,在乎理解。何以见之?少时记性胜于壮年,不必言矣。然少时读书不过二三行,而壮年时反能读三四十行,或少时阅书一二张则昏然不记,壮年阅书数十张竟能记其大略者,无他,少时不能理,故不能记,壮年能,所以能记也。”这里用具体事例,数字对比,令人信服地说明理解背诵的效果高于死记硬背的道理。

以识记为目标的语文减负尝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