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课题研究方案
D
因此,数学“模式建构形式化原则”就确实是数学抽象的基本准则,而数学就是对模式的研究。
(三)教学模式:教学模式(Model of Teaching)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提出的。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结构及其教学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我们认为,简约有效的数学课一定是遵循了教育规律,在规律支持下的某种具体表现和情景,通过这些现实的、有效的课堂实境必能概括和描模出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既关注教师课堂中的课程实施(教的层面),又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进程中的数学发展(学的层面),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探索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学会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将新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精神。同时还对数学课程的内涵、本质、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表达,因而,本项研究对于全面推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数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研究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搜集材料不带主观倾向,如实记录,如实分析,一切尊重客观事实。
2、方向性原则。教学模式的研究,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3、发展性原则。研究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力成长,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上,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4、实践性原则。教学模式的研究,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汲取现代教育科学中的新理念、新成果和新方法,不断进行新创造;要重视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研究中发现、在研究中总结,并进行提炼加工,去粗取精,上升为科学的理念。
(二)、研究目标
1、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出发,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改善课堂上教与学的方式为着眼点,追求课堂教学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2、以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为推动,不断积累、进而总结,并逐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3、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多样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迁移,学会创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研究内容
1、调查与研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的现状。
2、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模式”的效果。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实施程序。
(一)、研究对象。
拟以我校中高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周期:2011年6月——2011年8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6——2011、8)
⑴、搜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
⑵、课题酝酿、论证,设计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1、9
2011-9课题研究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