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斯玉玲,女, 1981 年7 月出生, 中共党员, 本科学历, 现担任义乌市机关第二幼儿园副园长, 义乌市科学领域教研大组长, 金华市教坛新秀, 连续三年荣获义乌市先进幼师等荣誉称号。参加工作 7 年,执着于幼教第一线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曾荣获幼师五项全能比赛一等奖, 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白蝴蝶》、《浅议幼儿“择区偏爱”现象及解决策略》、《倾听童声——教师了解幼儿心灵世界的窗口》等多篇论文、案例在省级获奖, 先后参与承担了省、地、市多个课题的研究。观点报告幼儿数学教学“伪操作”现象的思考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集体教学要创设民主氛围, 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学习方式, 已成为如今数学领域改革的主旋律。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正努力实践着, 我们的确看到了在数学集体教学中这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但与此同时, 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依然感受到强大的惯性在引导着每一堂课的演绎方向, 教学实践中的操作学习, 往往在预设目标上大打折扣,甚至南辕北辙,存在着许多新瓶装旧酒的“伪操作”现象。“伪操作”现象是指幼儿仅仅做为一个执行者,在教师设定的圈套里进行的被动操作, 操作主体、操作过程、操作材料、操作评价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位。一、操作主体的真伪案例描述: 某次教研活动内容:大班数学《学习 5 的组成》,幼儿先观察教师演示雪花片操作,得出5 的组成的规律,然后齐声念出结果,老师再给每位幼儿雪花片进行操作。现象分析: 从实施纲要趋势来看, 操作学习是带有几许“时髦”的意味。于是乎教师总会千方百计为幼儿创设情境、引导操作, 课堂很是热闹。就案例呈现的教学过程, 我们不禁要问: 操作的主体到底是幼儿, 还是教师?操作究竟是幼儿所需还是教师所需?案例所示, 很多时候所谓幼儿的操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进行流水线式的“伪操作”。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 树立以幼为本的教学观观念先行, 要使这种“伪操作”变成“真操作”, 就必须对症下药, 转变观念。“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 课堂中必须淡化教师的意志, 强化幼儿的自主, 让幼儿真正还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这是教学之本。 2、营造氛围,激发幼儿操作学习的欲望幼儿的自主操作学习首先需要有动机激励, 应在幼儿“想学”的基础上,进而“会学”并“坚持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一种原始的情境、生活的情境、活动的情境、游戏的情境等, 激发幼儿兴趣, 让幼儿置身于一种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中, 使其产生对操作的渴求, 激发幼儿主动操作学习的欲望。在《好玩的晾衣夹》中采用层层递进的“夹子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操作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氛围。 3、创造条件, 提供幼儿操作学习的舞台课堂上传统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师幼之间的单向合作, 这种方式剥夺了幼儿互相操作学习的机会, 禁锢了幼儿的思维, 也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 我们更倡导小组操作这样一种幼幼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小组操作中, 幼儿是操作的主体, 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 为开展操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酝酿、有效地发展他们合作交流的意识。本次数学活动老师以“合作伙伴”平等参与, 通过创设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 与幼儿一起进行夹夹子、数夹子、比夹子等游戏, 师幼、幼幼一直在温
个人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