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薄贵利【专题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号】 A3 【复印期号】 2011 年 11期【原文出处】《新视野》(京)2011 年4期第 14~18页【英文标题】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Transfer the Central Task to Social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薄贵利,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089 【内容提要】社会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社会建设必然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并成为继续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领域。在我国, 由于社会建设比较滞后, 严重影响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切实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这一“短板”, 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迫切要求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为此, 需要深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 加强社会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指导, 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社会建设的职责, 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 加强对社会建设的评估与监督,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关键词】党和政府/ 工作重心/ 社会建设 UU8621595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0138(2011)04-0014-05 适应形势的重大变化,抓住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适时调整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是完成新时期党和政府重点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事求是地决定工作方针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早在 1948 年,毛泽东就明确指出: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1] 未来十年,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各项新要求,迫切需要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一、科学界定和正确理解社会建设当我们探讨社会建设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地位时,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和科学界定“社会建设”。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建设不是一个新话题。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当一个国家拉开了现代化建设的序幕之后,社会建设很快就被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建设逐渐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重头戏。只是由于各国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建设的内容、重点和次序有所不同而已。在我国,早在 1917 年,孙中山先生就表达了“教国民行民权”的社会建设思想;[2]1934 年,著名社会学家孙本文在其所著《社会学原理》一书中就为“社会建设”下了定义。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社会学因故被取消,“社会建设”这一重要概念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承和诠释,以至于《汉语大辞典》、《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以及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社会学教科书,都没有“社会建设”这个词条。[3] 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建设后,很多人对“社会建设”这一概念感到陌生也就不足为怪了。近些年,社会学界对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