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语文课标解读
D
2
3
4
核心: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克服“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自由阅读,激励自由表达,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起来。
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变革以前的语文教学的三个中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不同类型的课文学习方法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自行读书,自能作文,符合叶圣陶老先生所倡导的。)自主是核心,适当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但合作,探究一定是有效的,不能流于形式。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如: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根本没有有效参与。阅读教学不能忘了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读学写。)
(4)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核心:三级课程管理。实施好中央课程;开发好
6
地方课程;建设好校本课程。 语文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
涉及语文体系改革,不仅要执行国家课程,还要开发研究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实行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课程体系。
2、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体现了语文的特性与个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各科都有的。课改之初,大家重视的了人文性,没了语文味,丢掉了语文最本质的东西。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语文教学一定从语言文字入手,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这就叫“得意”。同时,一定带着学生揣摩体会这样的情感是怎么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这叫“得言”。因此,既要得意又要得言,同时,莫忘得法。(举例子:有的老师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重点让学生体会自己父母是对待自己的,体会父母的爱,用了大量的时间,把学生感到的热泪直流,上成了思品课。这篇课文重要的是,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级对比的写法和我的情感变化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方法,如,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洋洋得意、迫不及待、一如既往等写法的运用,只有抓住关键的训练点,课堂学习才是高效的。)
7
3、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本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的愿景,也是本次课改努力要实现的。我们的课程程度比较深,但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比较差。(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都能够取得好成绩,前几名都是中国学生,但无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我国的学生最能适应考试。现在经济上去了,但我们的创新精神还不行。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学生教的越来越聪明,不能是只会考试的机器。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激活思维。
4、坚持推进儿童阅读。
学习语文正如吕叔湘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的指导、交流、展示。
王崧舟所在的学校大力开展学生读书活动,组织对学生阅读进行“考级”,小学生小学六年下来阅读量高达1000万字。(新课标要求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
低年级抓兴趣、中年级抓习惯、高年级扩大阅读面。
7
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包括从阅读材料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二、四个强调。
四个强调,让我们知道新课标改进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新课标文字修改200多处,但是最重要的有4个方面。
1、 更加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要重视理解,学是为了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听说读写宜并重。在语文课中,阅读占的比重最多,约占60%。因此,在前言中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反反复复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其中有33处出现了“语言文字运用”这个词。因此,要增加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现阶段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下降了,尤其有了网络,人们变得懒惰了。(如,写文章成了网上文章的拼盘。 )
2、更加强调了识字写字教学。
一二年级的识字由原来的1800个减少到1600个,写字由原来的1000个减少到800个,减少的字增到中高年级了。
9
总量还没少。体现了幼小衔接。虽然量较少了,但是写字的质量要求高了。因为,经过调查,发现现在学生写字不端正,写字质量严重滑坡。课标阐明了写字的重要性,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
2011版语文课标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