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普宁寺
篇一:7承德普宁寺匾额楹联
承德普宁寺匾额楹联
普宁寺的匾额楹联是皇家寺庙的点睛之笔,全部由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匾额楹联多以佛教内容为主,但在很大程度上蕴涵了清代帝王的思想意志。它们既是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皇家寺庙文化内涵的实物资料。普宁寺在肇建之初共有匾额九块,现存八块(其中一块为复制),楹联八幅、现存六幅.
楹联注解
1、镇留岚气闲庭贮
时落钟声下界闻
清闲悠静的寺院,长久地贮留着山林中的云气。阵阵礼佛的钟声,时时飘落到人间。
2、福溥人天阿耨耆阇开紫塞
妙涵空有栴檀薝蔔拥金绳
佛把福普及到人间天上,像阿耨达池、耆阇崛山那样的佛教圣地在塞外开创起来了。 美妙的佛法包涵着空宗、有宗,名贵的香木和郁金香花簇拥着一条用金绳界开的佛道。
3、震亘教宏宣广刹昙霏普资福荫
朔陲功永定新藩鳞集长庆宁居
佛教在中国宏大广传,高大的寺庙慈云缭绕,广泛地赐福于人间。平定西北边疆的功绩永垂史册,新归附的藩部首领群集,庆祝长久的和平安宁。
4、耆崛天开金碧辉煌香界朗
精蓝云护栴檀馣馥梵林深
这里的山象耆崛山一样天造地设,金碧辉煌的寺庙宽阔开朗。这里的寺庙被祥云笼罩护持着,栴檀的秀气飘落在梵林深处。
5、具大神通完十行
是真清静现三身
佛和菩萨具有深不可测又无所阻碍的神妙大力,完满地修成了能利他人的十种善行。佛和菩萨修炼到真正清净的境界,神通广大能显现出法身、报身、应身来普渡众生。
6、半满真言参不漏
色空妙谛证无遮
对于小乘和大乘的真言都不遗漏地研习推究,对于色和空的完美真理都能深入验证并广泛包容。
7、传大千法宝
阐第一宗风
传授能造福大千世界的佛法,弘扬在世间堪称第一的宗风。
8、对物共春台豳风入咏
愿人登福地王会成图
在这游观佳处共同面对美好的景物,不禁吟咏起《豳风》来。
愿人们登临吉祥福地,再现周公在王城大会诸侯的壮观场面。这幅楹联一方面表现出乾隆皇帝喻自己也具有周公那样体谅民情的政治襟怀,另一方面又把国泰民安寄托于佛祖。
普宁寺做为乾隆皇帝在承德修建的第一个皇家寺庙,它的重要地位从匾额楹联已充分体现出来。
篇二:佛寺
佛寺
佛寺:佛教僧侣供奉佛像、舍利(佛骨),进行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处所。佛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浮屠祠、招提、兰若、伽蓝、精舍、道场、禅林、神庙、塔庙、寺庙等名;或源于梵文音译、意译,或为假借、隐喻,或为某种类型的专称、到明清时期通称寺庙。
概述
佛寺
佛教僧侣供奉佛像、舍利(佛骨),进行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处所。佛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浮屠祠、招提、兰若、伽蓝、精舍、道场、禅林、神庙、塔庙、寺、庙等名;或源于梵文音译、意译,或为假借、隐喻,或为某种类型的专称、别名,到明清时期通称寺、庙。“寺”原是古代官署名称,东汉明帝时,天竺僧摄摩腾等携带佛教经像来洛阳,最初住在接待外宾的官署──鸿胪寺,后将此寺改建,称白马寺,后世相沿以“寺”为佛教建筑的通称。佛教在中国流行近2000年,
虽然不同时代、不同宗派的佛寺在建筑上存在着差异,但大体都是以佛殿或佛塔(见塔)为主体,辅以讲堂、经藏、僧舍、斋堂、库厨等建筑,布局上沿
承德普宁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