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的意思
篇一:囫囵吞枣的意思
囫囵吞枣想到的
——怎样读书
相传,宋朝有一位叫陈正之的读书人,他每天都要看书,而且还要看很多书,不过 ,他看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的快,一目十行,一天就可以看几本书,但是对于书中的内容却没有做深入的理解。他的学识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他便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认真,甚至觉得自己的脑子长的笨,认为自己是一个愚蠢的人。后来,陈正之去向大学者朱熹请教,朱熹亲切的面见了这个想学习进步的后生陈正之,在了解到陈正之读书时的情形之后,便对他说:“读书,不在乎每天读了多少本,在乎的是你从这本书里学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理解到什么,还有哪些东西没有弄懂。读书要手到心到,用心去读,重要的是用大脑去记,用心去理解,即使你每天读大量的书,如果没有真正领悟到书中的涵义,而盲目的读书,那么学的知识也是零散的,不成体系。后来,陈正之听了朱熹的教诲,用心地钻研学识,终于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学者。
其实不只读书是这样,我们做其它的事情也应该是这个道理。当一名教师,如果在上课之前,连自己都不明白要教给学生一些什么知识那学生能听懂吗?当一名农民,如果没有领悟到做农业的要领,试问,他又如何能种出好的粮食来呢/当一名软件开发者,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市场发展的趋势,又如何开发自己的呢?
我们每天都在和书打交道,为什么有些人读了书成了书呆子,只知道书上说,古人云之类的话语,让人听了就觉得有点迂腐,而有的人,书读的不多,但是却读的透,理解的深,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井井有条。而成为了别人敬慕的大学者,恐怕这就与用大脑去读,用心去理解是有密切关系的。俄国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我们用心的去记去理解,我们才能这个阶梯上爬的越来越高。
【相关文章】囫囵吞枣
邯郸县春光小学 史 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囫囵吞枣”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对话、故事情节,运用朗读、默读等方法,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自主理解、感悟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读书或做事的过程中,不能不求甚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书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原意和现在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邯郸是有名的成语典故之乡,身为邯郸人,你们都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谁来说一说?
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一个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有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几遍。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并说一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2、反馈交流。
(顺势出示脾、肚、胃)认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月字旁又叫肉月旁,表示和人体部位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月字旁的字吗?(肺、背、肝)用一个偏旁就能一下就记住了这么多字。 再看看其它字,有没有也能用这种方法记忆的?
囫囵吞枣的意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