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舍 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朝天门坐上开往野猫溪的轮渡,下船后往阳光100方向走,大概10分钟就到了喜舍――这是去喜舍的最佳线路。船行得很慢,晃晃悠悠的,再躁动的心都能在长江和嘉陵江微湿的江风中冷却。抱着一颗沉淀下来的心,在喜舍抿上一口清茶,听老板说上一段佛学典故,又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悠然。
喜舍二字,源于佛法之“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简单来说,就是抱着一颗平等、慈悲的心,欢喜地去做利益众生的一切事情。这名字来自身为佛教徒的老板,他自小就受信佛的父母亲影响,“见佛即拜”,但真正成了佛教徒倒是这几年的事情。“喜”和“舍”是老板对自己的要求。
坐在喜舍之中,静谧是第一感觉。室内一尘不染,装饰也很简单,以书画为主,音乐多是古乐,坐在其中倒像是来到某个深山古刹的禅房之中,耳边回绕着晨钟暮鼓,内心一片澄净。如果不是大门外偶尔传来轰鸣而过的引擎声响,你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间位于南滨路上的茶室。
不过简单可不意味着简陋,明眼人一眼便可以看出喜舍淡雅中的格调。先是桌子,全都是整块的老木制成的,材质各不相同,楠木、黑檀、榧木、红酸枝不一而足。每一张都显出木头的沉稳和不凡。让人印象最深刻的算是那张榧木桌了:本是一整块的香榧树干被一分为二,一半做成了桌子:整个呈现出榧木自然的金黄色,桌面正中却有一道泛红的木纹,听说这是极为罕见的“血榧”;另一半则被做成了围棋具,是围棋具中最名贵的一种。凑过去,一股清淡的木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听说这些木头都是老板不经意间“遇见”的,也算是一种“缘”吧。
除了木桌,寿山石也是喜舍的收藏之一。它们被摆放在大厅一侧的柜子中,我是不懂寿山石的,但看到这些温腻脂润、色泽鲜艳的石头被雕刻成各色印章、人物、动物、花鸟、山水,也不禁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和能工巧匠的技艺所叹服。不过老板说无论是寿山石还是红木,都只是喜舍的载体,茶与佛才是喜舍的“真谛”。
喜舍的茶讲究的是“禅茶一味”。其一曰“苦”,说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就是看破生死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苦后回甘,苦中有甘,喝茶也是参破“苦谛
喜舍 偷得浮生半日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