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学叙事罗文慧.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专题教学叙事
分层评价激发兴趣
柳州市25中附小 罗文慧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过去的应试教育追求的是升学率,因此评价更多地体现在所谓的“优等生”身上,一个学生只要考出好的成绩,在老师眼中就是一个好学生。而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特性就是全员性,因此也可以说,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做到面向全体,前提就是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其中包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这样的理念下,我将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中我不吝啬每一次对学生的评价和鼓励,特别是对所谓的“学困生”,因此评价要走“进”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使课堂更加和谐。
在教学用 “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优生: 468+ 198   2457+ 4999    197+698
学困生: 468+200   2457+5000     200+700
比赛的结果不言而喻,学困生战胜了优等生,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思,“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目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对差生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得到了老师的赞扬,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得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则是建立在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之上。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的教会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会过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主动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管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尽可能地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主动发展的起点。
在设计习题的过程中,我利用《数学分层测试卡》,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口算比赛之后鼓励全班学生认真、快速的完成分层测试卡上的第一层次练习。基本练习: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教学叙事罗文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2129****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8-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