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篇一: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高考诗歌精读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古诗鉴赏
1222 1100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篇二:《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整体把握全词的主旨。
2、反复诵读,提高诗词欣赏能力。
3、感悟词人早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后改为“如梦令”。因唐庄宗《忆仙姿》
词中“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之句而得名。词牌是词的曲调名称。
二、整体感知:
1、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
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
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
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
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
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
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
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
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2、背景资料: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中
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此
词写惜春敏感心理,并无深意,全凭高超的表现技巧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取胜。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