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妙笔“描写” 盛开灿烂之花.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妙笔“描写” 盛开灿烂之花
怎样写好一篇初中作文,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就是“描写”要做到生动而形象。“描写”事物越具体,所写的内容就越有生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描写”?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旨在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有效训练,让学生笔下的“描写”生花。
一、全面分析学情,深入了解原因
学生为什么写不好“描写”?原因有五个。一是小学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作文指导,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描写”,自然就没有细致地写好“描写”的意识和习惯。二是小学阶段阅读与写作相割裂的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在品读语言精美的作品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同时教师为了追赶阅读教学的进度而大大缩减作文训练的时间,也造成了学生语言贫乏、表达能力差的结果。三是学生不懂得细致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没有生动的描写对象,自然就没有生动形象的“描写”呈现出来。四是学生没有树立细致推敲、选择组织语言的观念,其“描写”自然不可能准确、生动、精美。五是初中教师未充分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过高的估量导致了过高的要求和过难的指导,导致“描写”教学的无效。
二、指导品读推敲,领悟“描写”方法
教师应借助优秀的范文,让学生品读推敲,领悟写作方法。首先,语文课本就是最好的作文教材,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将平时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课文当作范文,引导学生品读推敲,感受其中精彩的“描写”,领悟到写好“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中的雪后捕鸟一节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替换比较的方法推敲品读词语,引导学生发现鲁迅先生在描写捕鸟的过程时的精准的用词。对此,教师可提出三个问题:“‘棒上系一条长绳’中的‘系’换成‘绑’好不好?‘人远远地牵着’中的‘牵’换成‘拉’好不好?‘便用力一拉’中的‘拉’换成‘拽’或‘牵’行不行?”学生们联系实际、结合语境发现,“系”字更符合把细绳子在小棍子上打结的实际情况;“牵”字更能体现出绳子躺在地上,静待鸟雀走进竹筛之下的静态;“拉”字换成“拽”显然力气过大,容易把竹筛拉飞,无法捉住鸟雀,而换成了“牵”则显得速度过慢,也不利于捕捉鸟雀。通过替换比较法品读词语之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进行“动作描写”时,若要动词运用得准确,就需认真推敲。这种课文引路、品读体悟的指导方式,既能提高学生揣摩品读语言的能力,又能有效提高学生推敲语言、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运用“悟得”方法,进行“描写”实践
当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悟得方法,习得一定的语感之后,必须要通过“描写”实践将方法转变成能力。因此,教师要及时而巧妙地设计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描写”训练。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要保证这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必须要注意三方面。


首先,作文题目要根据学生体悟到的“描写”方法来确定,让学生运用“悟得”的方法,选好作文的题目。其次,作文题目尽量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只要通过仔细观察就能捕捉到大量的写作素材,有东西可写。例如,我们在“悟得”“景物描写”的方法之后,拟出了《寻找

妙笔“描写” 盛开灿烂之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露露二天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8-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