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四年级廉洁文化进校园PPT学习教案.ppt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会计学
1
四年级廉洁文化进校园
树大要靠深扎根, 走偏道,不可要,
楼高要靠地基稳。 不知悔改法不饶。
长治久安靠什么, 公民权益要记牢,
加强法制是根本。 应尽义务不忘掉。
 
学法律,树新风, 牛玉儒,好干部,
法律条款要记清。 为民做事不辞苦。
切莫无视国家法, 克己奉公办实事,
触犯刑律法不容。 清正廉洁不含糊。
 
贪官污吏王怀忠, 任长霞,好民警,
权钱交易属劣行。 铲除恶势最英勇。
腐败堕落存侥幸, 人民利益高于天,
滥用职权法难纵。 深得民心受尊敬。
 
自诩能人是李真, 得民心,顺民意,
位居高官不廉政。 谁违法来必遭讨。
不择手段敛钱财, 法律面前人平等,
贪得无厌泯人性。 遵纪守法要记牢。
廉洁歌
第2页/共15页
周恩来总理清正廉洁的风范:
1、周恩来总理个人请客吃饭一律自费。他的客人很多,有来西花厅拜访的、谈话的,还有来请示工作的。每当快要吃饭时,他总是说:“别走了,一快吃饭吧,今天我请客。”他请客吃饭,一般都是简朴的家常饭菜,不大吃大喝。
2、周恩来总理不收受馈赠礼物。1961年春节前夕,他收到家乡委托人捎来的莲子、藕粉等土特产,当即委托办公室回信,并寄去100块钱。信中说:“周总理和邓大姐认为,在中央三令五申不准送礼的情况下,你们这样做是不好的。”有一次,他过去的一位老警卫员给他捎来了一筐新鲜的桔子。他问清值25块钱后,让寄去50元。他说:“多余的钱让他处理,不这样的做,就制止不了他,这样以后他就不再送了。
3、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理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
第3页/共15页
“细微苟不慎,堤溃自蚁穴” ——三国. 魏. 应璩《百一诗》 请同学们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细节方面的不检点,会铸成大错,
千里之堤,溃于蝼蚁的洞穴!
第4页/共15页
“却金亭”的故事
第5页/共15页
却金亭的故事 古镇余杭西门桥,苕溪北岸边,矗立着一座八角亭,供行人驻足观览,修身养性。亭碑上刻着三个金灿灿大字:却金亭。柱子上有两幅对联,一曰:廉洁爱民古应有,清高劲节今岂无。另曰:群山秀木双塔正;平野大堤—溪清。昭示着在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曾经发生过多少清廉爱民的故事。    王确,字介夫,明代安徽凤阳府颍上县人,嘉靖五年至八年(1526-1529),任余杭知县。王确处事敏捷果断。时浮里界乡民孙棨被冤为纵烧安溪官宅民舍,前官论死。王确密访二年获真情,却被复审官斥为轻易变更成案。王确不得已上奏朝廷,冒罢官之险为孙辨冤,终于使孙棨摆脱死罪,但未获释。王确母丧,孙棨之母以银百两助料丧事,王确正色拒绝:“我知民之冤,你却不知我的志向!”。后王确离任,孙棨也已获释,建却金亭纪念王确功德。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500年前的知县王确经过密访,查明案件真相,敢于为百姓向天子昭枉喊冤,可谓清正。同时,不为百金动心,可谓廉洁。只有清正廉洁地做官,老百姓才会心服口服,树碑立传。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现亭址,系苕溪水利工程改造,于公元2003年重建,对联是今人为纪念而题。
第6页/共15页
活动平台:
、甘于清贫的故事?看谁讲的多?

(1). 聆听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三大纪律,八大注意》产生背景介绍
第7页/共15页
廉洁漫画
第8页/共15页
集思广益
我们如何去做一名敬廉崇洁的好学生呢?
第9页/共15页
教师建议:
一、不能以任何名义给教师送礼物,学生之间也不能相互送礼和攀比,助长不良风气。
二、不欺骗老师、家长、同学,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学习要踏实,不能不懂装懂。
三、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尽力做到,没能做到要及时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四、不要弄虚作假,自己无法办到的事不要硬充好汉、允诺别人。
五、未经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第10页/共15页

四年级廉洁文化进校园PPT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84 MB
  • 时间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