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散步》教学设计
沙溪中学 朱力
教学目标:
1、积累“分歧、霎时、嫩芽、水波粼粼”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品味赏析优美句子。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摄取画面,品味赏析。
教学难点:“整个世界”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配以图片。
让爱住你家,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家是港湾,为我们遮蔽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一家人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共赏亲情
1、把握细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抢答
问题一 散步的时间——初春
问题二 散步的地点——田野
问题三 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问题四 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问题五 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问题六 谁来解决分歧——我
问题七 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问题八 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我说:“走大路。”
问题九 为什么这么做(委屈儿子,成全母亲)——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
问题十 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
问题十一 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2、概括文章内容
请同学概括文章内容。
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3、探究矛盾背后的亲情
(1)母亲开始愿意散步吗( “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 )
“本”字说明什么开始有想法后来改变了。因谁而变受了儿子劝告。
读一读儿子的劝告之语:“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揣摩语气,读出关爱。
延伸---读完这句话,再联系一下现实。我们看到的是许多家庭,年轻夫妻在各种活动中,常常有意无意将老人忘却,给行将辞世的老人平添许多惆怅与寂寞,也更促成了老年人的行为怠惰,从而加速了生命的老去消失。《散步》的我却不把母亲当作累赘,一句“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 是发自内心对母亲的关爱,平淡的话语,却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亲情迎面扑来。我们再读一遍这句话,感受一下作者的真心。
(2.)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儿子明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走远会累,为什么非要劝体弱的老母亲出来散步呢朗读第三段。哪个字最能表明了我迫切希望母亲到春天的田野走走的原因
明确:我和母亲对春的期盼已久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太迟:强调等待春天之久,是责怪冬天呆的时间太长了。严寒的冬天遏制生命,所以,有一些体弱的老人挺不住。
(还有没有比“迟”更能准确形容母亲和我对春天期盼之切的)
《散步》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