嚎叫,在路上
公路的诱惑由来已久。 先是跟随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在重金属的摇滚中沿路游荡。青春年代,爵士、摩托、香烟,震耳欲聋的音乐和奔放的歌声。那时,我们的乐队刚刚解散,我开始在胶东半岛贫瘠的公路上流浪。我的学业已经结束,毕业后的工作不如意。我读多了西方的文献,把西方文化的精髓和垃圾一同吸收,没想到,这空降的思想与生活方式在中国水土不服。我得了西方文化的病并乐在其中。施宾格勒的西方没落了,凯鲁亚克把在路上的生活方式上升到了垮掉的高度。我病了。我的精神出了毛病。我因爱成疾,病入膏肓。
再以后,是电影。徐克的香港新浪潮电影退却了,我从梦中惊醒。那些只有在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的梦中才有可能出现的镜头,那些激情蓬勃的华彩段落曾经是我的梦。而我已从梦中惊醒,我已经过了做梦的年龄,我的心理年龄超过了5000岁,我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已没有了多少睡眠的时间,我心硬如铁,未来那最漫长的睡眠,就是我永恒死亡的时间。于是,对于青春的怀恋构成了我怀想的真空。文德斯、安东尼奥尼、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德国新电影、大路,在路上,我的心在城市的荒野里游荡,而没有夜游神做我心灵的放牧者。我的伴侣,是城市角落寒夜里冰冷的铁栅栏。夜里,哀号着的城市的野猫在林立的垃圾箱周围徘徊,翻检,寻觅,它们就是这暗夜里尽情奔放的蓝色玫瑰。
塞利纳,你这在茫茫“黑夜”里行走的先知,要带我去往何方?我在贫瘠的胶东半岛上继续游荡。那时的半岛依然贫困。夜里,我在城市郊外的十字路口留驻。那是过往的汽车司机们歇脚的地方,也是中国城市郊外最早的汽车旅馆,社会底层人群的会聚之地。少葱缺盐的饭
嚎叫,在路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