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OBFW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关注时代主题, 贴近生活实际: 注重比较与鉴别; 重视发挥哲学的方法论功能;区分层次与对象,对症下药; 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的哲理,等等。借鉴这些历史经验,不仅能够促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也有助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经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课题,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借鉴这些历史经验,不仅能够促使我们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也有助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关注时代主题,贴近生活实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艾思奇创作的《大众哲学》, 以其大众化、通俗化的表现形式吸引了大众,尤其是青年学生,从而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产生影响的最重要原因是它反映了时代需要, 即国家民族救亡图存。艾思奇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要能够真正解决人类生活上、事实上的问题,要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才足以证明它是事实上的真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能担负起改革世界的任务,就必须与革命的实际行动结合,成为指导革命行动的观点,必须‘把握大众,成为物质的力量’”。正因为抱定了这样一个宗旨,艾思奇在创作《大众哲学》时密切关注社会实际生活,注重把哲学道理同民族存亡、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紧扣时代脉搏,又强调把哲学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从大众的日常生活及其思想实际谈起,从而引起大众的共鸣。并且艾思奇还随时间的变化在其中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大众哲学》关注时代主题,贴近生活实际,使很多人读了《大众哲学》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赶赴延安参加革命。《大众哲学》对大众产生的巨大影响, 只有身临其境的那个时代的人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可以说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国民党三民主义的理论防线。马克思在谈到自己的哲学和无产阶级的关系时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就是说, 哲学需要关注和回答人民大众关心的问题、反映人民大众的要求和愿望,才能为人民大众所信服和接受,并自觉地学习和使用哲学,从而使哲学的生命力持久而旺盛。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实现大众化, 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 反映时代内容, 具有时代特征。当前, 我们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要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有助益, 要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离开这一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就会因为没有具体的时代内容而成为一种形式,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如果不能紧扣时代的脉搏,不能结合社会现实回答人民大众最关心的问题,仅仅陶醉于纯粹“学术思辨”, 就会越来越经院化、小众化、边缘化, 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将无法产生作用和影响,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性以及批判精神。二、注重比较与鉴别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特别重视比较与鉴别,注重同错误思潮思想的斗争和批判。为了抗日战争和整个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各种封建思想、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开展了坚决的批判和斗争。艾思奇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批判了张东荪的新康德主义,叶青的哲学消灭论、“国情论”,批判陈立夫的“唯生论”哲学,蒋介石的“力行哲学”及其《中国之命运》愚民哲学,批判阎锡山的“中”的哲学,胡适的唯心主义哲学等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反动哲学。他在批判这些错误思想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大意义、唯物辩证法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都作了全面的阐释,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立场,使其他哲学思想对大众的影响得以清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宣传和普及。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这二者之间的结合, 毛泽东同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展开了坚决斗争。《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以及延安整风运动,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原则,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分析我国的历史现状、社会矛盾、革命特点,探寻并确立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方法。通过对各种错误哲学思想的斗争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实现了空前的普及,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创造了条件。这启示我们,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还应特别注重比较与鉴别。因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b678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