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doc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按内容分类:
怀古诗: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昔盛金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
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判。
形式标志:古迹、古人名、“怀古”
写法特点: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
内容特点:
1)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壮志难酬。
2)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大前途命运。
咏物诗: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形式特点:物象为题、“咏”
写作特点: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表现要点: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山水田园诗
形式特点:景物描写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内容特点;
1) 热爱自然美景
2) 喜欢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
3) 归隐,厌弃官场,对现实不满
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取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边塞诗:大多以战争诗为主题,表示将士奋勇杀敌,或表现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思乡诗往往跟战争联系在一起,表现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形式特点:“塞”、“征”、“军”、行文中有“胡”字
写法特点:典故使用
内容特点:
1)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 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3) 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战争的惨烈
4) 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痛苦
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等。
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 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1) 妇女队征战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2) 盼归
3) 希望丈夫建功立业
4) 对战争的厌恶
行旅诗
形式特点:特殊意象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对写法、想象、联想
内容特点:
1) 旅途的艰辛、寂寞、飘零之感
2) 思乡怀人
意象:驿道、马、舟(船)、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植物,有“野外飘零、身 不由己”的象征意)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等。
送别诗:一般按照时间、地点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思想感情。
形式特点:“赠”、“送”、“别”
写法特点: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想象
内容特点:
1) 依依不舍
2) 慰勉或告白
3) 想象别后
4)祝愿
特征/意象:标题(赠、送、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渝陵亭(瀚桥)、 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愁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等。
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笔下,往往具有不食人间烟 火的空灵之境。
王维的诗较为典型。
答题方法
一、鉴赏形象型(人物、事物)
答题步骤:
(1) 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相关诗句
(2) 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 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 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A,鉴赏人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
你从诗中看到了 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案构成:
(1) 什么形象;(性格特征+身份)
(2)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 形象的意义(作者的理想、情感、追求、品性等)。
常用答题语句: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
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
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
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
例子:
试着王维的《观猎》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试分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题李凝幽居》(贾岛)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