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教学设计.doc“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把握力按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解决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有无数组解。
(2) 知道力按作用效果分解,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或三角形定则,根据几何关系求解分力。
•过程与方法:
(1) 在过程中观察合力与分力关系,会分析物体受力及作用效果。
(2)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力的分解。
(3) 知道某些情况下,分力可以比合力大,而且可大很多。
•情感目标:
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教学设计思想】
加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观察、分析、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按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力作用效果的确定,力的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力的合成
前面我们学习了怎样求共点力的合力,即力的合成。
我们知道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实验展示:(简单演示力的合成实验,并实物投影说明)
合力与分力。特点:效果相当,
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 行四边形,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设问:合力是几个力的合成,是不是合力总比分力大?由已知力怎样求出分 力?
引入:
我们先来体验一下:
请同学们用桌上的橡皮筋和一个200g的钩码做一个小实验。将钩码挂在 橡皮筋的中点C,先将橡皮筋的两端A、B慢慢靠拢,再将A、B两端逐渐分开, 观察在此过程中橡皮筋的长度,是否变化,感受力的变化?(全体学生操作,观 察,感受)(拉开时分力变大,合力不变)
请两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上台表演。(拔河比赛)两个力气大的男同 学使劲拉一根绳子,彼此都想把对方拉过来,但……,上来一位女同学在绳中间 一拉,可以看到……,为什么?
演示“一指断线”(器材说明,操作说明)
人字型支架,夹角较大时,用指力可以将铁丝拉断,为什么会这样?
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必须知道力的分解。
这节课我们先探究一下如何进行力的分解。
二、探究力的分解
问:?
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可以怎样分解,有几种分法。
下面我们分三组分别进探究。
第一组:探究放在斜面上小 :小车、 塑料垫板、檬皮筋
第三组:探究三角架挂重 物对疆拉力的分解。器材: 铁丝、橡皮筋、或利用肢 体情况分析说明。
第二组:探究放在水平面上 的小木块受到斜向上的拉 力,怎样分解拉力?器材: 台秤、小木块、细线、
各组探究5分钟,请一名代表上台代表本组说明探究结果。
小结各组情况。
汇总结论有:
将一力分解成两个力,这两个力再合成,合力就是原来的力。可见:力 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 边形。这就是说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不同的共点力。而不像力的合成 那样,一对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