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楚都丹淅说新证.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关于楚国早期都城丹阳的地望,自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当涂说”、“秭归说”、“枝江说”、“丹淅说”等。近年来“丹淅说”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因为缺少考古学方面的证据,所以迄今为止尚未能成为定论。值得欣喜的是,最近在古文字材料中已出现了有助于此说的新资料。新蔡葛陵楚墓所出两枚竹简【1】,简文隶定如下(采取宽式);昔我先出自△遣宅兹▽章    甲三:11以选迁处            甲三:24,《释文》【2】对以上简文作了十分准确的隶定,多可信从。例如,△,从“邑”,从“川”。▽,从“水”,从“疋”,读“沮”。“章”,读“漳”等。笔者拟在《释文》的基础上,讨论相关问题。“先”,先君,先祖。《战国策·赵策一》“事先者”,注“先,先君。”《文选·报任少卿书》“行莫丑於辱先”,注“先,谓祖也。”△,从“川”得声,可读“均”。《管子·立政》“以时钧修焉”,《荀子·王制》“钧”作“顺”。另外,“旬”从“匀”得声,也可以与从“川”得声的字通假。例如《国语·郑语》“伯霜、仲雪、叔熊、季紃”,《史记·楚世家》“紃”作“徇”。《管子·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注“旬即巡也”。凡此均“川”与“匀”声系相通的佐证。本简△从“邑”,自应是地名,疑即“均陵”。《史记·苏代传》“残均陵,塞鄳阸,苟利於楚,寡人如自有知。”索隐“均陵在南阳,盖今之均州。”正义“均州故城在随州西南五十里,盖均陵也。”在今湖北丹江口附近。“遣”,《释文》从上读,恐非是。
3
“昔我先出自△”语意已尽,故“遣”自应从下读作“遣宅兹▽章”。“遣”,可读“迁”。《礼记·檀弓上》“主人既祖填也”,注“谓撤遣奠”,释文“本或作迁奠,非。”是其佐证。“遣宅”读“迁宅”,与下文“迁处(居)”意同,盖古人行文避复。凡此在出土和传世文献中皆有其例,兹不赘述。又“迁宅”一词,已见于西周铜器铭文何尊“惟王初迁宅于成周”。“▽章”,又见甲三:268,《释文》均读“沮漳”,甚确。“疋”与“且”声系相通,已见典籍【3】。“以”,犹“又”也。《淮南子·人间》“冬间无事,以伐林而积之。”《太平御览》引“以”作“又”。【4】“迁处”,读“迁居”。楚简之“处”【5】,《说文》以为即《孝经》“仲尼居”之“居”(14上13)。《书·多方》“予惟时其迁居西尔。”“迁处”之后可能有脱字,拟补“於郢”二字。以上简文可以标点释读如下:昔我先出自△(均),遣宅兹▽(沮)章(漳),以选迁处(居)[於郢]。            简文大意谓“过去,我的先辈出自均陵,迁居此沮、漳流域,又选择迁居在郢。”当然,甲三:11和甲三:24是否可以系联,直接影响到拙文拟补之字。凡此种种,还都有商榷的余地。不过,这并不影响拙文的主要观点。因为,甲三:11的文意仍然是完整的。这两枚竹简记载的史料,与传世典籍所载完全吻合。《史记·韩世家》宣惠王“二十一年,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丐,斩首八万於丹阳。”索隐“

楚都丹淅说新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琥珀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