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形成习惯, 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在新的学年里, 我们将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 以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为主要内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 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 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来说, 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 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 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 2 、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据研究发现,到了初中再培养习惯就难多了。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 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 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养成一种坏习惯, 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 “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 分别提出十项要求, 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 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项目意义目标细化要求 1、学会倾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 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 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1 、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 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 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3 、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的习惯倾听 2、善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 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 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 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 4、上课专心听讲, 认真思考, 积极发言。5、善于发现,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6、课前预。 3、敢于提问的习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 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7 、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8、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是 21 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9 、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10 、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阅读是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重要途径, 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注重知识的积累。 12 、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13 、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14 、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读书的习惯 6、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 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 15、读写姿势端正, 会正确执笔, 做到“三个一”-- 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 16 、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 既会评价自己, 又会评价别人。通过评价, 引发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反思, 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 17 、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
希望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