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CH/T9005-2009
1
1、定义与术语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该数据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籍、地名等有关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
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实现其输入、编辑、浏览、查询、统计、分析、表达、输出、更新等管理、维护与分发功能的软件和支撑环境的总称。
3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三部分组成,一般包括现势库和历史库。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五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是数据存储、管理和运行维护的软硬件及网络条件。
4
5
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级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为国家、省区和市(县)三级,国家级包括1:1 000 000 、1:250 000 和1:50 000 ,省区级包括1:10 000 和1:5 000 ,市(县)级包括1:2 000 、1:1 000 和1:500 ;各级应横向上保证相邻地域之间的衔接,纵向上建立多尺度数据垂直逻辑关联。
6
4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数据内容
1:1 000 000
包含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和地名等数据。
数字线划图数据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若需投影,则采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按6°分带, 6° ×4° (经差×纬差)分幅,主要内容包括政区、居民地、铁路、公路、机场、文化要素、水系、地貌、植被、土地覆盖、其他自然要素、海底地貌、其他海洋要素和地理格网等。
数字高程模型的格网间距为1000m。
地名数据包含各类地名的位置及名称。
7
1:250 000
包含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和地名等数据。
数字线划图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若需投影,则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1°30′×1°(经差×纬差)分幅,主要内容包括水系、居民地、铁路、公路、境界、地形、其他要素、辅助要素、坐标网等。
数字高程模型的格网间距为100m
地名数据包含各类地名的位置及名称
8
1:50 000
包含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正射影像和地名等数据。
数字线划图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若需投影,则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15′×10′(经差×纬差)分幅,主要内容包括水系、居民地、交通、境界与政区、地貌与土质、植被、管线等。
数字高程模型的格网间距为25m。
数字栅格地图是现有1:50 000 模拟地形图的数字形式,按地面分辨率4m 输出,按标准1:50 000 图幅分幅存储。
数字正射影像是将航空像片或高分辨率卫片的影像数据,经逐像元进行几何改正,按标准1:50 000 图幅范围裁切和镶嵌生成,地面分辨率不大于5m。
地名数据包含各类地名的位置及名称。
9
1:10 000
包含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正射影像和地名等数据。
数字线划图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若需投影,则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3′45’’×2′30”(经差×纬差)分幅,主要内容包括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等。
或5m。
数字栅格地图是现有1:10 000 模拟地形图的数字形式, 输出,按照1:10 000 数字线划图分幅存储。
数字正射影像是将航空像片或高分辨率卫片的影像数据,经逐像元进行几何改正,按标准1:10 000 图幅范围裁切和镶嵌生成,地面分辨率为1m。
地名数据包含各类地名的位置及名称。
1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