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话与黄陂话声调研究报告
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主要方言为武汉话,隶属于西南官话武天片;黄陂位于武汉市北部,其方言黄陂话在语言地理上处于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的交界处。黄陂虽地理上临近武汉,但声调系统却显著不同。其中黄陂话阴去调尾很高。且韵尾有紧喉现象,这种方言现象保留了更接近古汉语中古去声的声调特征。因此,对黄陂话去声的研究可以帮助理清中古去声发展的特点。
(一)地理位置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简称汉,由武昌、汉口、汉阳合并组成,位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地处中原东部。黄陂是湖北省武汉市市辖区。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湖北省东部,武汉市北部。地跨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 -31°22′。
(二)方言分区
武汉话是指武汉地区的方言,武汉位于西南官话的最东端,武汉话属于南方官话中的西南官话武天片,有武汉老城区方言和新城区方言之分,其中最正宗的是武汉三镇老城区的方言。
黄陂话属楚语系,大体与武汉话相同。黄陂话属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交界处,兼有两个官话区的特点
(三)前人研究综述
对于武汉话的研究,据笔者观察,大多数论文是有关于语法形式、语汇、语用等发面的,针对武汉方言语音方面展开研究的论文数量较少,不过还是找到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比如:刘兴策和朱建颂的《略谈武汉方言词汇的特点》(1980),朱建颂的《武汉方言的演变》(1988)、《武汉方言研究》(1992),潘攀和熊一民的《普通话口语与武汉方言》(1998),高山的《“武汉普通话”语音考察》(2006),董福升的《普通话与武汉方言接触状况调查》(2008),刘伊念的《武汉话语音特点的历史地理研究》(2008),侯芳和许菊的《武汉方言声调及连续变调的优选论分析》(2012),熊一民《从武汉湖泗话、黄陂话的阴去看汉语的去声》(2010)。
二、实验过程
在实验开始前,首先要归纳所调查方言的调值,将调值(高低、曲折形式)相同的归为一类。武汉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黄陂话有六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
实验采用了电容话筒、监听耳机等高精度设备,力求完整、准确地记录语音。
(一)实验例字
根据方言调查字表中用以调查声调的例字,并参照已归纳出的声调系统,确定例字。
(二)实验软件
利用语言分析软件Praat,用电容话筒录入发音人的发音实际,并归类保存,以便后期测量、分析。
(三)例字的特征点频率
按照武汉话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曲折特征,阴平为平,调型近似“”;阳平为曲折形式,调型近似“∨”;上声为降,调型近似“v”;去声为扬,调型近似“u”,四类例字均有鲜明特征。其中在选取例字特征点时,阴平、上声、去声取起点和终点,阳平取起点、中点和终点,共计9个。
黄陂话声调的测量方法与武汉话相同,平调、声调和降调均取起
武汉话与黄陂话声调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