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学案.doc30・《诗词五首》学案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感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古代诗词的阅读、 鉴赏能力。
背诵积累一些古代诗词名句。
教学重点
背诵5首诗词。、感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 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我和 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教师 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二、 检杳预习
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的字词,相互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 正音。
三、 导读《行路难》
1•请学生介绍李白的有关情况,教师再给予补充。
教师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一
李白的生平、吋代、代表作品;
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 代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吋写的一组诗(共三首), 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 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学生再读全诗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
C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 心境?
(3) 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①
②
④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感情朗读。
四、导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整体感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讨论交流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C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 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后,予以归纳。
“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 的品格。
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
学生齐读全诗。
五、导读《咏煤炭》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歌内容。
提出思考问题:
(1)《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 诗人的志向。
C2)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
六、布置作业
课下杳找资料,比较阅读李白的《将进酒》,王之涣的《凉州词》,于谦的 《咏石灰》,并将名句抄录在读书卡片上。
朗读、背诵
《诗词五首》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