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教学设计.do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理解题意。
谈话引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会唱的可以跟着唱。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 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所 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诗常见的一种主题。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请同学汇报下。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这位诗人的离别境界,一同见证好朋友的深厚友谊。板书: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出示古诗,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初读。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古诗,自学生字。
3、 检查自学情况。谁来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齐读古诗。
4、 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你知道什么?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课件出示黄鹤楼)、"之"的 意思。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师:问题提的非常好,你们真会学习。
二、 解题
个性读题
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这么长的题目应该怎么读呢?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我们一起来读诗题。(齐读)你读出了什么?(课题里藏着一个地名一个人,是谁呢?顺势 了解)学生反馈
感性读题
大家的理解很准确,当时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名是 著名的名。(手指课题)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虽然李白比孟 浩然小十二岁,但是他们热爱自由,潇洒飘逸;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他们才华横溢, 诗才出众。所以他们成了相见恨晚,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么好的一对朋友在这一天就要分 别了,他们一定会很舍不得,他们在分别了说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体会他们当 时的那种难会舍难分。
三、 初读古诗
自由读。请大家自由地朗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学生读。
划节奏读诗
齐读古诗。
四、 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学习一、二句。
师;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哪位同学能快速地在前两句诗 中找出两个地名?
指名学生反馈,找出相对应的位置,并相机板书。
引读: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 (生接)西辞黄鹤楼。这“故人”是什
么意思?从哪儿知道的?在这里指的是谁?孟浩然在黄鹤楼辞别了诗人去扬州要顺流而下, 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 (生接)下扬州。
孟浩然在什么时候下扬州?(烟花三月)。这三月是什么季节?(春天)。说到春天,你会 想到怎样的画面?用词语说出来吧,你也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诗句表达出来。
指名学生反馈。鸟语花香、花红柳绿、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这么美丽的阳春三月,作者有心情去欣赏吗?这么好的朋友要离开,李白当时的心情好何呢? 如此好的朋友就要离开了,李白心中除了伤悲,还有更多的话想要说,如果你就是李白,你 会对孟浩然说什么呢?孟浩然听了又会怎么说呢?
过渡:是啊!千言万语都难以诉说自己心中的那份离别之痛,不忍别,终须别。孟浩然还是 乘船走了,可李白却还站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呢?(船)你从哪儿知 道的?
学习三、四句。
师:是啊,李白在望江上的船,他看到了几只船?(一只)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预设:孤帆。
《黄鹤楼送孟浩然》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