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计划展览馆.docx太原历史
太原古称晋阳,又称”并州”。亦有“龙城”之美誉。是山西省的省会。在辖区古交市发现 的“旧石器文化遗址”证明在〕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5000年前唐尧最初建都于此。太 原三面环山,是一座历史古城曾为北部边防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中原北门之称。太原 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商业、工业城市,在清代,这里的粮行、绸缎、钱庄等十大行业曾盛极 一时。太原市地肥水美物产丰富。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享誉四海的名产。太原 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古典园林晋祠风景优美,文物荟萃,祠内周柏、难老泉、 宋塑侍女像堪称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天龙山石窟,包容了东魏、北齐、隋、唐、 五代近五个世纪的作品,是领略东方石窟艺术魅力的好去处;龙山石窟是全国最大的、保存 完好的元代道教石窟群;有太原城市标志之誉的双塔寺、塑有千手千眼11面观音的祟善寺、 展览有名贵殷代铜觥的山西省博物馆,都是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太原最早见诸于史料是公元前497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建晋阳城的是晋国大 夫赵鞅的家臣董安于,城址就在今太原市晋源古城营一带。董安于利用西依悬瓮山,东临汾 河水,南傍晋水的险要地形,修筑成了坚固的城堡。因其在晋水之阳(古人以水北为阳), 取名晋阳。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初设太原郡,郡址就设在晋阳,晋阳因此 又称为太原。
汉代设并州刺史部于太原,自此各朝各代又称太原为并州,故太原简称为“并”。南北朝时期, 太原城开始走向辉煌,到了隋朝已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了。五代十国 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都因起兵于太原而立国,所以太原又有“龙城”之誉。宋、金、 元时期,太原城饱经战乱,几经被毁,后又重建。明清时期,太原经济长足发展,“晋商崛 起”,以今太原、太谷、祁县、平遥等地商人为代表的晋商首创商业票号,曾富甲华夏,汇 通天下,其货币经营资本不仅垄断了中国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触角伸向 欧洲市场,为太原的经济发展再创辉煌。
太原十大工程
”太原十大建筑”包括省科技馆、省图书馆、山西大剧院、山西体育中心、中国(太原) 煤炭交易中心、山西大医院、太原美术馆、太原博物馆、新建太原铁路南站和太原国际机场 新航站。2008年,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建设"太原十大建筑”,消息甫出,各方高度关注。 ”太原「大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总建筑面积110力平方米,总投资约100亿元,涉及文化、 体育、科技、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一次性投入如此多的资金,建设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 在山西历史上都是首次。这样的大手笔和如此高密集度的建设,引得人们无不翘首期盼。
2009年,作为12项省级重点工程的一大类,”太原十大建筑”陆续开工建设。在这样一个 特殊年份里,”太原十大建筑”肩负了双重意义。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发挥重 点工程”大投资、大建设、大产出”的引领带动作用,拉动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二是 作为建设文化强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T■大 工程必将不断提升太原的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和综合承载能 力,更好地满足太原乃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进而展示出山西的新形象、新 气质。
在山西的城市化进程中,”太原十大建筑”都是有的放
太原计划展览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