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自传读后感.doc季羡林自传读后感范文
第一篇:《季羡林
自传》读后感
季羡林的大名如雷贯耳, 只是这样一位凡的人生,一直不甚了了。最近,用了近一个月的晚间时间阅读了《季羡林自传》,对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先生的:季羡林( 1911。8。6―2009。 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
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 12 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
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中、 中科院院士。
说来,和季老倒还是同行,只是咱教是的小朋友。季羡林 6 岁离开父母,跟叔父到济南读书。 从私塾、一师附小到新育小学, 因为认识“骡”字而直接读高小。 12 岁考入正谊中学。 15 岁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山东大学的校长是前清状元、当时的教育厅长王寿彭。 季羡林因第一学年连续获得两个甲等第一名, 得到了校长奖励的两件墨宝,“从此才有意识地努力学习”。 18 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得到国文老师、著名作家胡也频、董秋芳等人亲切教诲和鼓励。这里学
习的一年,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可见,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教育事业是天底下最阳光的造福工程,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肩负着创造人类未来的历史使命。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是老师共有的美德, 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老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不但为人师表, 还为学生以后的道路铺满阳光的红地毯,就更值得可敬可亲了。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史, 无论是孔子还是陶行知, 是苏格拉底还是苏霍姆林斯基,他们之所以能名垂史册, 除了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 更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都有崇高的人格。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亲切、 可信而又十分具体的榜样。 因此,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 人格魅力是指人的政治道德素质、 知识水平、美感形象等方面综合起来对他人的感染力, 这些方面又是相互关联、 相互作用的, 其中又以
1 / 9
政治道德素质为主要的、决定的因素。教师应该脱离低级趣味,树立良好形象,即高尚的政治道德形象、 渊博的智能形象、 高雅的美感形象。 政治道德形象是指作为新时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处处身体力行, 真正为人师表,让学生敬重。智能形象是指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能力,善于学习和创新,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信服。美感形象是指教师不但要注意仪表、语言美,更要注重心灵美,全心全意热爱每个学生,让学生愿意亲近。这三种形象综合起来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 变成“跟我做”的无声命令并内化为学生向上的动力,这就是教师的影响力。
第二篇:《季羡林自传》读后感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
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 12 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
季羡林自传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