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觉 器 官
(Special sense organs)
概 述
感觉器官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共同构成的器官,简称感官。
辅助装置是感官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对感受器起保护、支持和运动作用的结构,如视器除眼球外,还有眼睑、泪腺及眼外肌等。这一类感受器特称感官。
感受器 是一种能量的转换器。它是接受机体内、外环境不同的刺激,并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的结构。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和中枢的传导通路传达到中枢神经的高级部分大脑皮质,从而产生感觉,感受器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一方面传到大脑皮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神经中枢的低级水平到达效应器而产生效应。
感受器的结构各不相同,有的感受器的结构比较简单,仅为感觉神经的游离末梢;有的则比较复杂,如位于皮肤内的环层小体、触觉小体等。
感觉器官是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随着动物的进化而逐步发展进化的。单细胞原生动物仅是原生质固有的激应性,腔肠动物伴随神经网的出现,才分化出了能接受刺激的感觉细胞。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分散的感觉细胞一方面趋于集中,另一方面趋于专门化,如涡虫的眼点可辨别光线的明暗;蚯蚓的感觉细胞在口前部更加集中,对于碰触、温度、光线和化学的刺激都有敏感的反应。脊椎动物头部的各种感觉器官,适应环境的变化,其结构由简单逐步发展到复杂,并具有辅助装置。鱼类的视器只有眼球,位听器只有内耳。从水生到陆生后,视器除眼球外,还出现了眼睑、泪器等辅助装置,位听器除内耳更臻完善外,还出现了中耳和外耳等辅助装置。
头部感觉器官的发展,促使神经管的前端膨大为脑,以致最后有了大脑皮质的分化和发展。所以感觉器官无论从发生上、功能上和结构上都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组成
眼(eye):视觉器官
眼球:眼球壁
屈光装置
附属器官
耳(ear):位听器官
鼻
舌
皮肤中的各种感受器
视器
眼球
眼球壁
外 膜
(纤维膜)
中 膜
(血管膜)
内 膜
(视网膜)
内容物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眼副器
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筋膜和眶脂体
角膜(前1/6)
巩膜(后5/6)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虹膜部
睫状体部
视部
盲
部
角膜(cornea)
(anterior epithelium):再生能力强
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基底面平坦
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感觉敏锐
(anterior limiting lamina):无再生能力
(substantia propria):占角膜全厚的90%,由多层与表面平行的胶原板层组成.
胶原原纤维
角膜细胞(corneal cell):成纤维细胞
基质: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适量水分
(posterior limiting lamina):由后上皮再生
(posterior epithelium):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
角膜透明
,且不含色素上皮细胞
:无血管
胶原原纤维:粗细一致、排列规则
基质:含适量兼相对恒定的水分
(使各成分的折光率一致)
角膜营养
感觉器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