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可乐 2009 年1月8 日清晨, 阴雨, 有风。拐进一个岔路口, 沿着一条凹凸不平的公路,一路上行。沿路,包子铺的蒸汽和进出车辆的尾气, 湿透了整条街。街道尽头,“重庆百事天府可乐饮料公司”几个蓝底白字, 赫然跃于门楣。十几辆 10 吨的大卡车排成长龙, 压碎了公路, 30 分钟后, 这里生产的“百事可乐”将被运往重庆地区的各大超市, 盛景犹如当年的国宴品牌——天府可乐。“这一切都与我们无关了!”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现任总经理钱黄黯然轻叹。如果不是天府可乐爆出要向百事可乐追讨品牌一事, 天府可乐现在的办公场所可能没人关注,一栋破旧的小楼,谁会去追寻里面的故事呢? 在一个不足 10 平方米的小会议室里,天府可乐集团公司的现任管理层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总经理钱黄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感谢《商界评论》对天府可乐追讨品牌事情的关注。天府集团有可能在 2009 年就要启动破产程序, 最终从《中国企业名录》中永久地消失了。我作为最后一任总经理很心痛……”造成天府可乐今天悲惨结局的起因,要从与百事可乐合资并购的恩恩怨怨讲起……一代名饮,天府可乐。今天很多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人,有生以来喝的第一瓶可乐可能就是“天府”。鼎盛时, 天府可乐在全国有 108 家联营厂,年销量 20 多万吨,利税超 7000 万元。天府可乐公司前身是重庆“美华汽水厂”也叫“中国汽水厂”,创建于炮火纷飞的 1936 年。解放以后经历公私合营,最终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197 8 年改革开放, 李培全接掌企业。 1981 年,在“青鸟汽水”的基础上, 为与世界接轨, 天府可乐开始与四川中药研究所一道研究“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经过多年辛苦的研制, 天府人首创将白芍、当归等中药成分用于饮料的先河,并到北京医学院进行了整整三年的病理试验, 最终获得了卫生部认可。 1988 年5 月,经重庆市政府和轻工业部、国家工商局批准, 天府可乐组建成为当年全国最大的饮料企业——中国天府可乐集团。与此同时, 天府可乐开始走向全国。鼎盛时, 天府可乐在全国有 108 家联营厂,年销量 20 多万吨,利税超 7000 万元, 是国家大二型企业。由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初入中国时, 只获准在大城市涉外宾馆销售,天府可乐的市场占有率近乎“一手遮天”,甚至成为“国宴饮料”。天府可乐不仅做了重庆第一块霓虹灯广告,还首开饮品在央视打广告之先河。“一代名饮,天府可乐”名噪一时。 1988 年,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下属灌装厂达到 108 个,产值逾 3 亿元。当年重庆冠以“中国”两字的企业只有两家: 一是嘉陵摩托, 二是天府可乐。不夸张地说,今天很多年龄在 40 岁以上的喝的第一瓶可乐可能就是天府可乐。中国饮料行业专门组织饮料专家进行评比(包括盲测) ,天府可乐得分竟然高于拥有“神秘配方”的可口可乐。而天府可乐传统中药成分在调理人体、抗黄曲霉素(一种强致癌物) 方面的独特功效更是洋可乐不可比拟的。仅从保持“物种多样性”角度来说,天府可乐在世界饮品之林的存在是有益的。噩梦开始合资前,百事可乐承诺:发展壮大天府可乐。区区 1000 万美元, 百事可乐不过拔了根毫毛, 天府可乐却奋不顾身全情投入……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天府可乐这样一家规模急剧扩张的老国企,在外表风光下,管理、资金、人才等方面难免捉襟见肘、忧患重重,集团
天府可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