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doc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
(作者:单位:邮编:)
摘要: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气候差异 悬殊,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恶劣。其河道坡降陡,洪水位高,洪枯变幅 大,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而山区的大部分城镇、村庄、良田又 恰恰集中分布在江河溪沟两岸,洪灾损失逐年增加,河道治理的难度 也越来越大。
关键词:山区河道规划治理探讨
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气候差异悬殊, 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恶劣。其河道坡降陡,洪水位高,洪枯变幅大,冲 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而山区的大部分城镇、村庄、良田又恰恰集 中分布在江河溪沟两岸,洪灾损失逐年增加,河道治理的难度也越来 越大。因此,研究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工作尤其重要。我们只有不断 地对山区河道的洪水特性、洪灾类型、灾害成因、治理措施进行认真 探索,密切结合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土地利用与防洪规划,
城乡建设与河道整治,治山治水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规划, 加大投入力度,分项分部门分阶段逐步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河道滩涂, 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项目,把河道治好管好,达到治理河 道,防治洪涝,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镇乡村建设的目的。
山区河道由于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汇流时间短, 水流速度快,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危害性 不容忽视。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村庄, 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巨大。实践证明,要治理好 山区河道,无论在规划设计阶段,还是在实施阶段,都必须根据山区 每一条河道的具体情况,如历史洪水、成灾的原因、灾害性质、保护 对象的重要性、地形地质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基本完整、 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达到河道治理费省效宏,事半功倍的目的。在 规划治理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研究:
一、掌握河流特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山区河流,水文条件、水力要素情况复杂。一般情况下,流域 面积都比较小,流程短,汇流时间短,河道比降大,汛期洪水陡涨陡 落,枯期流量很小,有的基本断流,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的时 间不长,但一遇洪水,水流速度快,冲刷力特强,推移质多,有的河 流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槽,再遇洪水,灾害损失迅速扩大。 所以在规划治理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察上下游、左右岸、甚至整 个流域的相互关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 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
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上堵 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沉沙库,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 导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 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
在规划中,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自然规律, 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尤其是对河 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要特别慎重。河道截弯取直后,既 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又加剧了水流对 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往往前 功尽弃;扩宽河道堵口,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减轻上游的淹没损 失,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往往顾此失彼。因此,对河道进 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必须认真调查,充分研究,结
对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