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通城方言语法初探.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通城方言语法初探
通城方言语法初探




摘 要: 方言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一个地方的方言能让我们挖掘出很多与之相关的文化,同时方言也是地方文化保护的一种重要方面。通城方言晦涩难懂,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特征隐含着独特的地方文化。本文将从语法方面对通城方言做一个简单的探析,希望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 语法 方言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幕阜山北麓。东南界江西修水县,西与西北毗邻湖南省岳阳县、临湘市,北与东北与本省崇阳县相邻。通城的位置决定了她的文化是三省融合的结果,不属于真正的湖北文化。其语言也不同于湖北大部分地区通行的西南官话,而是赣语和湘语的混合语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通城方言的分区至今不明确。上世纪30年代赵元任先生编著的《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中将通城方言归为赣方言,并且将附近湖南的岳阳、临湘、平江方言都归于赣语。通城方言与赣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绝不属于赣语,临近的咸宁方言属于赣语,但通城人与咸宁人根本无法用方言沟通,咸宁话是赣语与西南官话的衍生物,而通城话是湘语赣语的衍生物。赣语与湘语的最大不同在于演化过程中浊音清化的不同,赣语的共同点是:古代的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为送气的清音,无论平仄;而湘语则相反,全部或大部分演变为对应部位的不送气清音。通城方言则在这两者之间选择,部分取于赣语,部分取于湘语。但取于湘语的更多。
通城话是数千年来由居住在通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孕育而成的社会现象。由于通城地处湘语、赣语和北方话的结合部,加之又是历史上人口迁徙频繁的地域,使通城话的成分显得古老而又复杂,造成了讲通城话的人在与外地人的交往时产生了严重的障碍。正因为如此,通城话早已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并称之为"研究古代文化历史的活化石";。但是由于当地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导致教育落后,至今没有出现语言大家。加之通城方言生僻复杂外地人很难听懂,所以该地方言还鲜有研究,与之相关的著作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从方言事实出发,对通城方言的语法作一个简要的描述和说明。
一、助词
"倒";经常粘附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边,读作/tau/21,近似普通话"倒";的音,在通城方言中助词"倒";有如下几种用法。
⑴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后边,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着";,例如:
我拿倒
站倒
也端倒一盆水
扑倒
其中,如果仅由动词、形容词带"倒";或是动词、形容词带"倒";并仅带宾语的结构简单的句子末尾,还可以带助词"在/ts ai/51";,强调动作正在进行并持续着,例如:
我抱倒在
红倒面在
端倒一盘菜在
大门开倒在
电视放倒在

嗨个东西找倒忒
小偷捉倒忒

"则1";充当助词主要附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如:
慢慢则哇
轻轻则脚
葡萄猩红则
长得雪白则

通城方言语法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凹凸漫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