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课外阅读指导《冬天》(作者:朱自清)
执教:朱煜
学生:六年级
活动:全国课改10周年暨落实新修订课标理念名师教学观摩活动
时间:2012年3月10日下午(60分钟)
地点:厦门六中会堂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 观察题目,你从上面得到什么信息?
2、 读书质疑
师:有没有什么问题自己解决了,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生:上网
生:问老师同学
生:查字典书籍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3、 洋炉子
师:因为是从外国传进来哦,前面加“洋”字,在上海,火柴叫“洋火”。
4、 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生: 师:读到关键词“暖”,刚才读不懂主要内容,那是因为你没抓到关键词。
生: 师:一想起〜〜〜你就想起冷。
二、第一段:读出谈话风。
1、 读书
师:这个自然段写了几个“冷”字?
生:一个冷字。(师:把句子读一读。)
师:对朗读不够满意,想象平时父亲怎么对你说话,读句子要关注关键词。这个 句子的关键词是什么?(冷、暖)为什么冷暖是关键词?(这两个词有对比的作 用)请你来读一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师:“暖和些”读得快些就更好了。(齐读)
2、 感悟
师:轻声读第一小节,想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温暖?
汇报句子一:
生:
师:你感受到温暖是什么样的温暖(生:关心爱护,亲情的温暖)
生:
师:为什么你从这句感受到温暖?(当时的环境让人感觉很温暖。)是啊,环境 让人感受到温暖。
生: (我从“围”字感受到温暖温馨。)
师:是啊
师:这种暖意如果要概括出来,就是父子情。
汇报句子二:“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 从氤氟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师: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师:哪些关键词是要特别留意的?
生:常常站起来、微微地、觑着眼睛、氤氟的热气、一一地放在
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些词写出了细节)
齐读。
师:读着这些句子,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如果读出的仅仅是文字,那就 有欠缺。
展示语段一: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站起来()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氤的热 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师:这个句子省略了什么?(生:省略了形容词。)省略的仅仅是形容词吗?还 省略了什么?
展示语段二: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着脸,()着眼睛,从 氤氟的热气里()筷子,()豆腐,一一地()我们的酱油碟里。
师:现在省略了什么?(生:动词。)
师:现在你看到了什么情景?
练习:用开头说完整,可以用文章里的话,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揉在一起。
我们都喜欢白水豆腐。因为 O
小结写作风格:
朱自清早期文章语句简练,节奏明快,像说话一样,这叫“谈话风”。这样的风 格在课文后面还有,语言朗朗上口,就像在跟我们谈话一样。
三、第二段:读出镜头感。
1、自读:找出冷或暖的句子,谈谈感受。
2、汇报:
生:“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 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 就在窗外。”从这句话,我体会到街上很冷清。
师:如果第一小节写的是寒冷,那么第二小节写的是冷清或清冷。
冬 朱自清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