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选材.doc作文---选材
当你拿起笔……
——记叙文的选材
教学目标:
1、掌握记叙文选材方法:合题旨;有新意;小角度;避生就熟。
2、提高选材能力,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你拿起笔来,当台灯的灯光照亮了雪白的稿纸,当稿纸上的每一个空格都忠顺地、无瑕地、热切地期待着你赋予它们以色彩和声音、以灵魂和生命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呢?——王蒙
你会想到了什么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亦或是一个人、一桩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句话、一首诗?总之,众多的、你所亲身经历的、难忘的日子将涌上你的心头,等着你去编织;众多的、你所熟悉的,和你精神上、感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带着各自的命运,各自的性格,各自的音容笑貌,来到你的眼前。
也许你的书房只有八平方米,也许你的书桌又小又旧,然而,当你拿起笔来,在这个不平凡的时刻,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一个又一个的旋律,
都将一齐涌向了你的心头、你的笔端……难道不是吗?
就在前不久,我让大家把最让你感动的事写下来,结果大家一写就是一箩筐。
请看:
看见老奶奶冒雨接孙子回家;
生病时,妈妈冒雨给我买药;
看《泰坦尼克号》,被Rose和Jack的爱情感动;
好朋友在我生日那晚,为我放孔明灯,灯上写着:XXX,我在!(那是我情绪处于低谷);
小时候,看到姑姑看电视看哭了,笑她是水做的;
我和朋友去大坝戏水,我的鞋子被水冲走,邻居哥哥察觉后,三步并作两步,踩着大石块冲下去为我捡回鞋子;
到梅林街买完菜,把找来的硬币投入市场门口乞丐的碗中.
汶川地震时,大家伸出援助之手;
成绩考差了,爸爸鼓励我.
这下,我们都困惑:我到底写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记叙文该如何选材。
二、如何选材探讨
第一步:
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上不是脸的地方剔掉罢了。 ——契诃夫
请把“不是脸”的材料剔掉!
这里材料罗列的是“感动你的事迹”,那怎样的材料才算是“不是脸”的部分?
就是绝对不可能感动你的事迹,不扣题旨的部分,请找出来,写在学案上。
(提示:有两个材料)
第5则材料;为什么?
你有没有感动?没有。若硬要说感动的话,只可能是谁感动了?姑姑。
所以,有没有感动你?没有。非常准确。
第7则材料 ;为什么?
你给乞丐硬币,你自己可不可能感动?不可能。若硬要说感动的话,只可能是谁感动?乞丐。
所以,属不属“感动你”的事?不属于。
第二步:
还有很多材料呢?再怎么选呢?
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烂芝麻,“至今已觉不新鲜”,怎能激起读者兴趣?“听唱新翻杨柳枝”,才会给人带来惊喜! ——《名师讲堂》
这里属于“陈谷子、烂芝麻”的材料是哪些呢?请找出来,写在学案上。
第1则材料;第2则材料;第8则材料;第9则材料 删去
有同学疑惑:就上个星期,妈妈冒雨给我送药了,不是刚刚发生的事情吗?怎么能算“陈谷子、烂芝麻”呢?
也许的确,你妈妈刚刚冒雨给你送过药。妈妈冒雨送药,在很久以前,在别的同学身上也发生过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材料旧了。
注意关键词“也发生过”,说明这件事可能在你身上发生,也可能在别人身上发生,是共性材料,不是个性材料。自然就变成“陈谷子、烂芝麻”了。
第三步:
还剩3则材料呢?再怎么选呢?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毛泽东
第3则材料 删去
剩下第4则材料;第6则材料。任选其一即可。
先抑后扬:戏水时,只往岸边跑,被嘲笑为胆小鬼;为了鞋子居然三步并作两步,踩着大石块冲下去为我捡回鞋子,非常感动。他让我真正明白:真正的勇敢,决不是用拳头制止别人的嘲笑这么简单。
小结: 1、与中心(题旨)有关
2、新颖的材料(个性材料)
3、理解的材料(避生就熟)
三、如何理解“避生就熟”?
幸福
从家到校是一段短短的路,但只要留点神,每天从这段路上走过两个来回,总会看到一个个“短镜头”,那都是幸福的所在。
你看,小男孩不安分地站在爸爸车架上,两手撑着爸爸的肩膀,做着鬼脸;路边卖菜的妇人一边爱怜地笑着,一边仍不忘提醒着“小心点儿”。
骄阳下,一位老大爷踩着特制的小三轮,车座后边扎着一把花伞,花伞下坐着他的老太婆,正说着笑着,没牙的嘴巴一直合不拢。
傍晚
作文---选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