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蒙田-在随笔里邂逅未知的自己.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蒙田:在随笔里邂逅未知的自己
摘 要:蒙田的随笔自问世以来就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围绕蒙田在随笔中对自我的追问、处世的智慧以及诗性的栖居三方面展开,看看他对自己与自己、他人、自然三方面关系的思考,借以启迪人生。
关键词:蒙田;自我;处世;诗性
16世纪中期到末期,法国爆发了长期的宗教战争,蒙田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随笔的。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蒙田的过程,而人性相通,蒙田对自己的审视实质上也是对普遍人性的探索,我们认识蒙田即是在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本文围绕蒙田在随笔中对自我的追问、处世的智慧以及诗性的栖居三方面展开,看看他对自己与自己、他人、自然三方面关系的思考,借以启迪人生。
一、自我的追问
苏格拉底曾说,他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什么都不知道。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傲慢地宣示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忘却了在大自然面前的无知与渺小。蒙田指出“谁要治愈无知,先要承认无知”,因为只有当人类开始认识自己的无知时,才有可能真正接近智慧。
知己无知便会产生谦卑之心,蒙田说:“人认识了自己,不会把外界的事揽在自己身上;自爱其人,自修其事,是头等大事;不做多余的事,排斥无益的想法与建议。”,正因知道人的有限性,他倡导过一种简单人生,不需为一个目标急急如狂,“丰富多彩的人生中含有哲学伦理,平凡家居的人生中也含有哲学伦理;每个人都是人类处境的完整形态”。他深谙心灵的价值在于稳实而不是好高骛远,正是对简单生活的推崇多余常人,他咀嚼生活的甜蜜也多余旁人。

人内心的恐惧、欲念不因退隐而消散,蒙田在《论退隐》中用巧妙的比喻写到:“如果不首先解除心灵的重担,晃动只会使重担更重;就像船上的货物装稳时行驶更轻松。要病人搬动位置,给他的是痛苦不是舒服。伤口愈拨弄愈痛,就像木桩愈摇晃陷入土内愈深愈牢固。”只有内心强大才能顶住各方的压力,只有内心安宁才能不被焦虑所扰,因而在自我的追问中他反复强调内心坚韧的价值。
二、处世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曾叹息“我的朋友啊,朋友是没有的!”蒙田则不然,他相信并珍视友谊,弃绝在至高无上的情谊中掺入功利杂质。他看重那些给自己压力的人,但他的目标不在于超越他们,“在激烈的论战中,我被对方有力的道理所折服,也从而战胜了自己,我对这样的胜利非常自豪,远远超过我利用对方的弱点而把他战胜的喜悦”。
处世的过程中他乐于分享,他说:“没有交流就没有任何乐趣。每次心灵产生一个高兴的想法,若是一个人独自琢磨,找不到人共享,我就会闷闷不乐……天上没有人作伴,独自在巨大神圣的天体上散步,也是很无趣的”。当然,他不是无原则地渴望交流,相比与无味的人相处,他宁愿独处。相处中隔膜不可避免,“当一切考虑都对我们不合适时,最可靠的方法以我来看,是采取最诚实与最正义的做法;既然看不清最短的路,永远走最直的路”,也就是说,诚实、简单很多时候是解决问题最有益的办法,这对于常陷入两难境地的我们来说颇有启发意义。

蒙田认为,对于颂扬来说,行为本身才是荣耀的真正的归宿,因为建功立业、行善乐施更多的是益于自己的内心,达到荣耀最短的途径就是“立志在良心上去做你愿意为荣耀所

蒙田-在随笔里邂逅未知的自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露露二天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