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篆书造型的相互转换2.doc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篆书造型的相互转换□龙章二篆书, 为古文字。唐张怀瓘《书断》中说:“颉首四目, 通于神明, 仰望魁星, 圆曲之势, 俯察龟文鸟兽之象, 博采众美, 合而为字, 是为古文”。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篆,引书也”,清段玉裁曰:“引书者,引笔而著于帛也”。虽作文解, 然不够明朗,只不过一“引”字,引凭、引借也。后人以秦统一六国“书同文”为准,以篆体的年代、造型和用笔风格的区别来划分,秦统一前文字统称“大篆”, 秦统一后篆书统称“小篆”, 大篆包括: 甲骨、金文、陶文、石刻文、简帛文、泉货文、古玺文及宽泛至六国文字等。小篆为秦统一后“书同文”篆书,含斯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等汉篆书。篆书在自秦以后至清以前的数十个朝代,一直未出现大的突破,今人写篆也同样未走出古人的藩篱。主要有多种原因的制约: 一者篆书的字数数量留存不多; 二者为历史、体制的原因,各国、各朝代的大篆书体造型、用笔风格的不同,差异性大; 三者语言的发展远远超过文字的发展, 文字的产生,繁简字新旧更替,古今音的变迁, 语言结构的变化, 语境的转变等因素。现随着不断出土的篆书数量增多为今人书写篆书, 重塑篆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为使篆书在金石书法创作中能否更方便地选字、引用,造成风格、气息的和谐统一,本文就各种篆书之间的造型、用笔进行对引,互动。一、各种篆书的基础特点后人按年代作出大小篆之分,其实并不合理,不如按篆书体势造型、风格来分各种篆书,更为准确。甲骨,甲骨为迄今所见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锲刻在“龟甲兽骨”上。十九世纪末,在我国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后岗村、侯家庄等地出土发现。后经 2 刘铁云、王懿荣、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的考证及整理,已作为代表殷商时期的已具系统和规模的成文文字。其特点为清瘦挺拔,错落多态而古朴,富有鍥刻意味。如图表[ 1] 卜辞文(甲骨) 金文,范铸在礼(以鼎为主)乐(以钟为主)器皿上的文字,礼器以鼎为主,乐器以钟为主,又称为“钟鼎文”,为商周时代的已成系统和规模的文字。周代诸侯割据达八百年之久,各诸侯国自行成文, 则文字异形。随着不断出土的礼、乐、生产生活器皿的增多, 依其风格对金文书风大略可分为齐派、鲁派、楚派、其他派。其共同特点为稳定、布置错落、藏锋逆入、笔画于甲骨相对粗壮,中锋行笔。如图表[ 2]3 毛公鼎小篆,亦为秦篆,或斯篆。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来规范统一文字。小篆包括石刻文字和诏版诏辞、刻符、虫书、摹印、署书等刻符、虫书等文字, 其特点为字型略长, 大小相同, 对称均衡、结构森严, 秀劲圆健。如图表[ 3] 秦峄山刻石秦诏版汉代篆书, 汉代篆书主要在小品石刻及碑额、刻符、虫书、摹印、署书等, 不为使用上的主导文字, 同时为刻印信上摹印书体, 又叫“缪篆”。其特点含隶 4 意,变圆转为方整富有装饰性,删繁而就简,书写变简、快而易识。汉以后篆书至清代各篆书流派,唐有李阳冰,南唐徐铉,元代吾丘衍,清代邓石如、朱为弼、杨沂孙、赵之谦、吴熙载、吴大澂、吴昌硕、萧退庵等。出现各家各派,各家纷呈的局面。自清代甲骨出土以后,各种大篆书体的不断出土, 得见天日, 又清以后多学小学金石考证, 多习篆籀, 故篆书有大的发展, 造成了清以后的篆书的繁荣,打破了秦以后,清以前的小篆历史,就出现了各派纷呈的篆书格局。在改革开放出现书法热以后,思想的开放,个性的张扬,书展的频

篆书造型的相互转换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257909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