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开放,惠及天下
2006年,山西开放之年,在刚刚结束的山西开放大会上,山西再次表明了扩大开放的强烈意愿。开放意味着海纳百川的包容,意味着平等的、全方位的服务。煤炭资源作为山西的经济命脉,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为了优化投资环境,对煤炭行业的整顿是不可避免的。
2005年8月8日山西省出台的“煤炭新政”就是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煤炭开发、利用氛围。相当多的小煤矿成了关停的对象,这其中就有不少是温州人承包的。山西“煤炭新政”对温州煤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高举着开放大旗的山西到底对于温州商人是一块伤心之地还是投资热土?山西的煤炭政策对于开放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将温州煤商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他们的投资热点,正是山西经济的支点。去关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就是要让所有的投资者坚定信心,投资山西。这块古老的晋商大地,也必将敞开胸怀,笑迎四海宾朋。
《新晋商》杂志和《浙商》杂志联合深入三晋大地,寻访温州煤团的踪迹,告诉你一幅真实的温州煤商的生存图景,也将为你展现山西煤炭业在开放的新山西的土地上的真实存在。
山西煤政之变
2005年8月8日,根据国家有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改革要求,山西召开了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会议,这标志着山西“煤炭新政”正式拉开序幕:“以市场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实行资源有偿使用,推进煤炭企业整合”是山西“煤炭新政”的主导思路。
此外,“煤炭新政”也将目光投向了安全生产。根据政策,对煤矿“关小上大”,“以增强安全保障程度、提升整体开发水平”。根据省安监局的要求,2006年年底要关闭所有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
“煤炭新政”让温商坐立不安
自2005年9月以来,山西煤矿安全大整治、资源整合和资源税改革,令投资年产量9万吨以下小煤矿的温州商人举步维艰。2006年1月16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又下发紧急通知,通报10省市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工作进展缓慢,其中对于山西关闭和吊证的矿井数量不足计划的三分之一给予了严厉批评。
山西省中小矿山井巷企业联合会办公室主任阎敏才告诉记者:“山西省把煤矿整治作为战役来打,这回是动真格了。山西把全部关停9万吨以下小煤矿的截止期限从去年底推迟到今年年底,温州商人不能像去年那样心存侥幸了。”
2006年2月26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宣布,山西省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产煤县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2日,山西各市政府共上报压减矿井1406个,占全省煤矿总数的29.16%。
2006年3月2日,《山西日报》发表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87号),公布并实施《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鼓励大中型企业参与煤炭资源整合,组建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而主要产煤县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矿井)予以关闭,其资源参与整合。
换句话说,目前存在的许多民营的、小的煤炭企业将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国有的和国有控股的大型煤炭企业。其用意是要提高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和驾驭力。截至目前只有交城一个煤矿由国有重点煤矿整合,其他县基本没有。大部分县级政府对本次资源整合工作的理解,只停留在完成淘汰关闭30%的矿井指标和收取价款上,并不怎么考虑上面强调的“提高产业集中度”。
作为外来者,温州人显然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山西煤炭新政令温州煤商中的大多数投资者感到不安。因为温州煤商所掌握的煤矿大部分是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一部分不具备采煤方法改革条件的、证照不全的煤矿将被限期关闭。而对于还能生存下来的煤矿,也将面临两种选择:或者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国有控股或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或者通过有偿的方式获得采矿权。但无论哪一种选择都将断了温州煤商的一夜暴富梦:前者由于采煤方式简陋,固定资产很少,评估后值不了几个钱;后者采矿权将从无偿变为有偿,投资者必须拿出一大笔钱来为采矿权埋单。
“炒煤团”:一顶错戴的帽子
从2004年开始,国内一些媒体曾纷纷聚焦在山西投资煤矿的温州民营企业,并将这一现象定性为市场炒作,冠之以“温州炒煤团”的恶名。到了去年4月,有关“山西封杀温州炒煤团为资源掠夺性开采敲响警钟”的新闻又在各大门户网站迅速传播。此后,又有多篇叙述“温州炒煤团”面临“灭顶之灾”的报道引起诸多反响。经过记者在山西一周多的调查发现,事实上“炒煤团”是错戴的帽子。有温州商人气愤地质问:“‘温州炒煤团’,我不知道是谁给命的名,难道资本有姓氏吗?”
承包煤矿是因为有“橄榄枝”
上世纪9口年代未,煤炭市场连续不景气,山西众多小煤矿经营困
山西开放,惠及天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