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作业.doc一:从唐诗宋词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与不足
从唐诗宋词看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 流传下来的。能够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荣耀,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博 大精深,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和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长传统 文化的象征,也是每个中国人在社会上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成或缺的精神食粮。唐 诗宋词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对了解、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唐诗和宋词的关 系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具有极其辉煌的一页,没有这一页,整部中国文学史 将为之黯然失色。写诗吟诗成了一种必需的生活方式,也诞生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 韩愈等独具风格、成就卓越的诗坛大家,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 诗能够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独领风骚。词的发展也只有到了宋代才别具一格,作为一种独 立的文学形式令世人刮目相看,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词坛大家,也为后代留下了无数脍炙 人口的名章佳作。
唐诗对宋词发展的影响相当深远,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宋词在意象、 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在语言的锤炼、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 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当然,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也并不是说宋词就没 有自己的创造。“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 文化的代名词。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研究它是 为了发扬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 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O
二从美的角度谈唐诗宋词的差别
如果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寻求美,寻求审美的体验,那么唐诗宋词的美当之无愧,中国古代文学上的造诣, 唐诗宋词可谓达到了顶峰,有人曾经称:诗句已在唐代造尽、词已经在宋代造完。可见唐诗宋词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地位,如果要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寻求美,唐诗宋词也必然在所寻求的范围之内了。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 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宋代的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 ,乂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 长短句。读者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 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唐诗宋词可以说是臻于我们中国文学之美的极致,中国古代的无数的点评,都告诉了我们唐诗宋词是美的, 唐诗宋词为什么是美的?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卜「,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每当你吟诵起来的时候,你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千百年来,这简单诗句一直被后人传诵着,它为什 么会成为永不过时的经典?还有我们大家更熟悉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 更是千古名词。
再如北宋魏夫人依此调所填的词云: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唐诗宋词作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