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2年度工作方案.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为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正确指导示范户使用新品种,应用新技术,重点培训出一批懂技术的农民技术员,利用他们的影响力,辐射带动周边的农户,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为此,特制定如本年度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培育科技示范户10户,辐射带动周边200户农户。
2、在马铃薯示范户中推广G2脱毒良种应用、设施化栽培、深耕细作、切块催芽、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
3、入户指导率和到位率达100%,示范户单产比去年平均增幅达10%,亩节本10%
4、根据示范户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提高示范户综合素质。
二、工作区域基本情况
示范作物为马铃薯,科技示范户10户,示范地点属滕州市界河镇宋坡村,土壤肥力中等,前作为大葱、秋马铃薯、玉米。
三、技术指导内容
1、主推品种 鲁引一号
2、主推技术:G2脱毒良种应用、设施化栽培、深耕细作、切块催芽、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综合技术。
3、推广配方施肥:以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的原则进行。每亩用45%的硫酸钾复合肥120公斤,有机肥100公斤。
4、合理密植:单垄:行距65—70厘米、株距20—25厘米、4500—5000株/亩,双垄:行距72—78厘米、株距25—28厘米,5500—6000株/亩。
5、适时播种:根据气候变化,及时调整播期,正常情况下我镇拱棚马铃薯的适宜播期为2月上旬,地膜栽培的马铃薯3月上旬。
6、加强田间管理:
拱棚栽培的管理:出苗后的生长期间要检查温度变化,及时通风换气,生育前期可在中午通小口排除有害气体。3月中下旬,当气温达20℃以上时,每天上午9点开始打开棚两端通风,将温度控制在白天22~28℃,夜间12~14℃的范围内,下午3点左右封口。进入4月上旬,可视气温变化进行昼夜揭棚,全揭膜前3~4天,要白天揭晚上盖,进行炼苗。到终霜期视天气状况及时撤棚,盖棚期间,可用竹杆振动棚体,抖落水滴,增加光照。
肥水运筹:播前要一次性施足底肥和种肥,浇足底水,生育期间不单独追肥,揭棚后可喷两次微肥。重点浇水三次,第一水在出苗后,第二水在团棵期,第三水在封垄后,从现蕾开始,是需水最关键时期,应小水勤浇,具体操作应根据土壤墒情进行。
7、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晚疫病、病毒病、蚜虫、地下虫(蛴螬、地老虎)
晚疫病: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或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00g加水40kg,或以1:1:200倍波尔多液喷雾防治。第2次和3次用药,可以用抑快净、克露、百菌清、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等防治。
青枯病和环腐病: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300g-500g,隔7-10天1次,连续灌2-3次.
蚜虫和白飞虱: 防治应于4月底5月初,主要用高效、低毒的菊脂类和吡虫啉等杀虫剂进行防治,或用辣椒等植物浸出液防治。
茶黄螨:可用阿维菌素、浏阳霉素或其它高效低毒的杀螨剂交替喷雾防治。
地下害虫:用毒斯蜱200ml拌豆粕或麸皮2-5公斤,或将苦参根茎切碎、晒干、磨粉,。
8、及时收获
在正常状况下,80%马铃薯茎叶由黄绿色转为黄色即可采收。拱棚栽培的采收期一

2012年度工作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yd13607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