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和治疗
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骨髓粒系统显著增生
发病率12/10万,占白血病15%20%,占第三位
平均发病年龄53岁,慢性期至急变期病程34年
外周血三系变化
一系列临床表现
1960年 Philadelphia 22号q –
1973年 9号q+ t(9;22)(q34;q11)
95% 典型易位
5% 变异或复合易位
(2、10、13、17、19、21染色体)
粒、红、巨核、B淋巴细胞(+)
体细胞、骨髓纤维母细胞、T淋巴细胞( – )
BCR/ABL基因
急变时Ph双体、8号三体等
5%儿童ALL
15%30%成人ALL (+)
2%AML
9号 长臂上C-abl原癌基因
第二外显子5`端断裂
易位22号 长臂上bcr基因
第二或第三外显子3`端
BCR/ABL
(酪氨酸激酶活性)
Cytogenetic Abnormality of CML:
The Ph Chromosome
1
2
3
4
5
6
7
8
10
11
9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x
Y
Translocation of t(9;22) in CML
bcr第三外显子
abl第二外显子
bcr第二外显子
abl第二外显子
B3a2
b2a2
P210
血小板
185230kd融合蛋白
CML慢性期210kd
Ph(+)ALL 210或190kd
230kd CNL
酪氨酸激酶活性
P190>P210 >P23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和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