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课件.doc连加连减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与 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师:上个星期天,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和妈妈一起去乡下的奶奶家玩了(出示图片:芳芳) 一大早,他们就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 算吧!
学生看着卡片口算:
4+1 5+2 5-2 8-2 3+4 10-4
5+3 7+1 3-1 6-2 7+3 6-6
师: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呢,芳芳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 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 的情境,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更激起 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连加
(1) 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多媒体演示来 了 2只)瞧,这只小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 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重复演示课件)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 又。。。)
师: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5”、“2”、“1”)
设计意图:算法选择及计算顺序是和“动作、过程”紧密联系的,教师通过学生的看图编故事, 讨论怎样列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形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并进行积极 的数学思考,使学生不仅能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记忆得更牢。 师:嗯,口才不错,你说得可真完整!
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会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 小鸡的问题)
(2) 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可能不同。设想1:学生列的是分步算式。
师:听他说得多清楚呀,用我们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设想 2:学生列的是综合算式。教师不要忘了舒时给予奖励。
板书:① 5 + 2 = 7 7 + 1=8 ② 5 + 2 + 1 = 8 或 5 + 1 + 2 = 8 ......
(3 )探究、理解含义。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不什么意思呢?
指名说。
师:为什么这里要把他们加起来呢?用加法呢?
指名说。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 5 + 2 + 1 = 8和5+1 + 2 = 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 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 个数加起来!
师: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来给
小学一年级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