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
2 / 6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
有效地控制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恶臭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寻求先进实用、可靠、易行,同时,又能够相对节省处理成本,使得粪污达标排放。成为政府有关部门,畜牧业生产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规模化猪场的环境保护成为关注的焦点
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志着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控制,将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时代。表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解决集约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根据养殖规模、分阶段逐步控制,鼓励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逐步实现养猪业的合理布局,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加强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区,已经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做到有计划、分步骤、按照法制化建设的要求,加强综合治理。
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规模化猪场的数量逐年增加。据初步测算:一个万头规模化养猪场,常年存栏量约为6000头,每天排放粪尿量约29吨,全年约为10585吨(1)。全国生猪、,粪水年排放总量高达60亿t。在北京和上海市采用工程化技术措施处理的粪、水量,仅占排放量的3%和4%,存在着大量粪污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许多猪场臭气熏天、蚊蝇成群,地下水的硝酸盐严重超标,既存在着污染环境,同时,也存在着自身污染问题。进行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必须进入到法制化管理的重要阶段。
二、规模化猪场环境保护的技术内容
新近制定并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严格地界定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区的适用规模,水冲式、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等指标。
三、规模化养猪场粪污达标排放处理的工艺技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处理的技术方案:
1、污染物的减量问题:鉴于我国劳动力多,水资源缺乏的现实,提倡兴建的工厂化养猪场,改用人工清粪为主,水冲为辅的清粪方式,是从污染源头抓起,减少污染程度的有力措施。通过在湖北省一些猪场采用此技术措施后,万头规模的猪场每日排污量可降低到50~60m3,COD 8000mg/L,与全冲洗清粪方式相比,排污量减少近2/3,有机物含量减少约1/3。据广东的经验:如果日排放污水每增加20m3,那么,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需要增加10万元以上(3)。用水减少之后,配置高压冲洗清洁系统,既能节约水源,又有很好的清洁效果。而且,排出的鲜粪远比粪渣的肥效高数倍,有利于有机肥的制作,值得推广。
2、猪场配置两条排水系统:在猪场设计时,注意将雨水和污水有意地分开,同时,加强管理,提倡节约用水,避免长流水,减少对污水排放量也是十分必要地。
3、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根据养猪场污水水质特性及排水状况,在污水处理工艺前端设置固液分离段,以利粪便与污水初步分离,减少污水处理量,同时,分离后的粪便和人工清除的粪便作进一步堆积发酵处理后,加工成为有机肥出售。分离后的污水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