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2.doc一、教育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 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 完成“思考•练习”的第二题。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 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 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 据。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 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课后“思考•练习”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四、教学过程
课前一说。
揭题、引读
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 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 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 音读准课题。
引读。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 读。(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录像机出示琥珀的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特 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习表述
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 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 — 2名同学试说。
(三)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
(四)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
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边 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讨论分段。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段(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讲这块琥珀形成 的过程。
第三段(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的发现 过程。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五)学习重点内容,教师点拨
完成“思考•练习”的第2题。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 样想象的根据。(可同位互说,后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约摸”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总有一万年了 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这个推算、估计是有根据的,因 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 也得一万年之久。)
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 要有松树、柏树,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光有松树还不 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松 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一定是很大的,只 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科学家想象这是在“太阳 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 而且淹没在地层里面,
琥珀教学设计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